第45章 (第2/3页)
可究竟是传给了外人。武则天为此踌躇日久,在狄仁杰、李昭德等大臣的劝喻下,最终,她将李显接了回来,立为太子。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年初,趁年事已高的武则天病重之机,宰相张柬之会同大臣敬晖、崔玄咔、桓彦范、袁恕己,组织羽林军发动了政变,杀死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的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使李唐王朝复辟成功:
当年的年底,被迁人冷宫的武则天在弥留之际,被迫取消了武周的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去世后,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今陕西乾县境内)。在名分上,她只是以皇后的身份,与丈夫唐高宗合葬。但由于她在历史上的影响比唐高宗大得多,后世已将乾陵视为她的陵墓,反而把唐高宗淡化了。为客观体现陵主身份,笔者在1994年参加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时,在与会论文的开首写道:“乾陵葬了两个皇帝,一个男皇帝,一个女皇帝。”
细说隋唐39:狄仁杰
狄仁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他的大名不仅在中国流传后世,且飞扬于世界。他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得力于一部公案小说《狄公案》,在其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有神奇断案能力的法官,非常引人人胜。
其实,真实的狄仁杰和《狄公案》中的狄仁杰相去甚远。他确实是个名人,说得具体些是个名臣,一个在武则天时期最大的名臣。他以坚韧的努力以及万死不悔的精神,不仅缓和了当时的恐怖气氛,并在生前巧妙地设下了一个政治伏笔,从而改变了他身后的历史进程。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年轻时就以无畏和仁慈著称。在他人仕后,把这两种难得的察质带进了官场。
他第一次显山露水,是在唐高宗仪凤年间出任大理寺丞,掌审狱量刑。一年中处理犯人一万七千多人,竟无一人叫冤,公正之誉不胫而走。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唐太宗昭陵上的一棵柏树,竟要被标榜孝道的唐高宗处死,是他站了出来,不避君主的盛怒,引经据典,据理力争,终于让唐高宗收回了成命。司农寺卿韦机奉迎唐高宗,将故太子李弘的恭陵造得过于壮丽;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唐高宗之宠,非法胡来,都在他的弹幼下受到了惩罚。
他对权贵不彻私枉法,而对百姓则充满了爱心。当他作为负责唐高宗巡幸的知顿使时,地方官为让君主满意,准备调集数万民工别开御道,他坚决予以制止,从而获得唐高宗“真大丈夫”的赞语。
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他治理有方,不仅改善了社会秩序,且和解了各民族之间较为紧张的关系,百姓为之竖碑颂德。御史郭翰奉旨考察地方官,进人陇右地区后,各地都有怨声,唯独宁州境内一片颂扬之声。
转任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正值越王李贞反武则天兵败,当地受牵连者达数千人,从中央来的司刑官敦促他快速行刊。他对这些人生出怜悯之心,一边请求司刑官缓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