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3/3页)
他的本行中的佛学大师。
唐代佛学门派甚多,有八大派之谓。一行起初在r山学的是禅宗,后到天台山(今浙江境内)学天台宗。人长安后,到西明寺师从天竺(今印度)高僧善无畏学密宗,并协助翻译密宗最高经典《大日经》。学成后,自撰《大日经疏》十四卷,由此创立了中国的密宗教义。此外,他又从学于天竺高僧金刚智,习密宗法咒仪式。终于成为大阿阁黎,即密宗中可解释教义与主持仪式的权威。
因一行贡献巨大,他不仅在佛教界赢得了普遍的尊敬,且还得到道教界的推崇,由此流传两则虚玄的神话。一则说他当初到天台山求法时,寺前的流水竟然为之倒流,即东流转为西流。一则是大道士邢和璞说,汉代洛下阂造历法,预言八百年后,将误差一日,有圣人来纠正,而一行正是这圣人。
兴许是用脑过度,这位高僧并没有高寿,仅四十瓦岁就圆寂了。唐玄宗亲自为他写了碑文,赐溢号为“大慧禅师”。
细说隋唐53:诗仙李白
李白,毋庸置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杜甫有诗赞诸葛亮说:“诸葛大名垂宇宙”,其实,李白大名同样垂宇宙。
然而,翻开煌煌的新旧两《唐书》,其中关于李白的记录之简,与其大名之赫竟成绝然之反差,《旧唐书》只有区区十行,《新唐书》的内容稍多,也仅一页半不到。这与那些至今已湮没无闻却占着大量篇幅者相比,不能不让人掩卷长思。
长思的结果,是明朗的。李白是个地道的文人,虽然凭借文名,被唐玄宗召人中央,曾在翰林院供过职,然那是“待诏”,是种清职,毫无实权的清职,给皇帝解闷逗乐的清职。故而名日官,看似荣华富贵,实际毫无权势,骨子里与在野布衣无甚大区别。唐朝,尤其是盛唐,重诗,重赋,重华彩文章,由此连带起来,重了文人,可这所有的一切,是国家政治的花边,是为体现强大国力的光环,究其本质,仍是依照传统而来的官本位在左右人之地位的升降。从而,一个文人即使锦口吐绣,妙笔生花,行文能使洛阳纸贵,只要他没有进人官场的核心,获取实权大权。终究不过是“流外”之人,居不到正统地位。而一部二十五史,观其形式是为一朝一代文化的总结,洋洋洒洒,林林总总,方方面而,遍及芸芸众生,而其实质却也是遵循官本位的观念,主要在为皇帝立纪,为大官要官作传,文人仅仅是点缀。李白终身不得大官,依着受名能在青史中占得一页半页,已是大幸,若说不幸,当是不幸中之大幸。
李白的传记是简略的,然简略的传记还是释放出了多层次的信息,加上一些其他史料,如笔记,如野史,如他的文集等等,构成了立体多彩的李白。
李白的籍贯是个谜,有多种说法。
《新唐书》:他是李唐王室的旁支,为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