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2/3页)
征询他的意见。唐肃宗要他出任宰相,可他拒绝了,理由是做天子的宾友贵于做宰相。
其实,李泌是不想用官衔来束缚自己,他认为以布衣的身份,更能达到出言无忌的效果。他虽不是宰相,但在唐肃宗的眼里,远远超过了宰相。
身处安史之乱,李泌不断在政治上对唐肃宗进行引导,引导他从大处着眼,引导他避免失误,引导他放宽胸襟,总之,引导他成为一个有道之君。
时唐肃宗立了嫡长子李豫为太子,为了对付叛军,准备任命另一子建宁王李淡为天下兵马元帅。
李泌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说:“建宁王确实有帅才,但太子是他的兄长,如建宁王一旦大功告成,岂非要让太子让位!”
唐肃宗的解释是:“太子没必要以元帅为重任。”
李泌说:“不然,今天下处于艰难之际,众心所归于元帅。若建宁王成功,即使不用他为太子,追随他的人岂肯甘休。太宗皇帝、当今的太上皇,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
最后,唐肃宗听从了李泌的意见,以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
唐肃宗当初被册立太子前,曾经受到李林甫的百般反对,由此多年来,一直怀恨在心。有次,他咬牙切齿地对李泌说,若能恢复长安,一定要将李林甫焚骨扬灰。李泌劝导说:“陛下的大业是定天下,不必与死者计较,否则,枯骨没有感觉,倒显得陛下气量不宽宏。当今追随安禄山的叛乱者都是陛下的仇敌,一旦他们知道陛下心胸狭隘,还有谁会悔过自新,前来投降。”唐肃宗听得甚有感触,觉得自己大不如李泌,从此极力提高自己的襟怀。
李泌极有战略眼光,针对叛军已占据范阳、长安、洛阳的战局,他提出了一套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北伐方案:
他说:“以臣之见,叛军将所得的战利品全都运回到范阳(今北京),可见其没有雄踞四海的打算。既然对方缺乏远大的目标,从而可以断定,不出二年,即能加以平定。具体的军事布置是,命李光弼从太原〔今属山西)出井隆(今河北并隆西北),郭子仪从冯翔(今陕西大荔)人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叛军的史思明部便不敢离范阳,安守忠部便不敢离长安。此部不敢向外运动,洛阳的安禄山当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调集所征部队,屯驻扶风(今属陕西),与郭、李二军相互呼应,侯机出击,使叛军不能首尾相顾。同时采取这样的战术,暂不攻城,不阻击,敌来避锋,敌去出袭,使敌往来数千里而疲于奔命,官军则以逸待劳。待形势变化,命李光弼直捣范阳,倾覆叛军老巢。如此,长安、洛阳之敌当退无所归,留则不安。再各路大军进行合击,此必胜无疑。”
遗憾的是,唐肃宗贪子长安的收复,没采纳李泌高明的战略方案,致使抗叛斗争延续了好多个年头,连他自己都没能看到最后的胜利。
尽管大敌当前,流浪政府的内部还是充满了倾轧。唐肃宗在他的张皇后以及太监李辅国的谗言下。杀了有杰出军事才干的建宁王李谈。而宰相崔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