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6章 (第2/3页)

得沿途地方的支持,和各节度使确定了嘈粮的分配数额。在上下一致的支持下,刘晏整治了淤塞的运河段落。接着,恢复了运河的槽运。

      他的成绩是喜人的,每年向关中输送四十万解粮食,赢得了唐代宗的高度赞扬。从此,不论关中是否遭受水旱,粮食保持了合理的价位。

      在重新开通运河嘈运后,刘晏为向关中运送更多的粮食,在潜运的粮耗上做起了文章。他通过实地调查,注意到江、仆、河、渭各大水系的水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槽运从江南直达关中,因路途遥远,舟船朽毁,一路损失不断。对此,他作了分段处理,在各大水系之间设立粮仓,以作中转之用。其具体的安排是:江船至扬州(今属江苏)而止,沛船至河阴(今河南郑州西北)而止,河船至渭口(今渭水人河口)而止,渭船通达长安。由此,在槽粮总数不变的前提下,运送到长安的粮食增加到百余万解。

      国以民为本,在农业社会,人口多少,决定着劳动力的多少,而劳动力的多少,则决定着国家的赋税收人量。由于战争,战后人口逮减,加上落镇割据,隐匿其治下的民户,遂使天下户口数下跌百分之八九十。

      为此,作为一个理财家,刘晏推出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户的增长,以改变民户凋零的状况。他在诸道设立巡院官,以及时反映各地丰灾的情况,并在丰年以高价收购粮食,在灾年低价出售粮食,以保证农民的利益。此外,遇到特大的灾害,官府减免赋税,或出面贩济,使农民有生活的保障。在如此利民的措施下,民户有了显著的增长。

      在刘晏刚出任转运使时,天下户口仅有二百万户.到了他的晚年,增到三百万余户。民户的增长,相应地提高了国家的赋税收人,从年四百万缉,提到了一千万绍6

      对盐业的整顿,刘晏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对民生而言,盐是仅次于粮食的生活必需品。由于以前缺乏统筹的盐务,致使私盐泛滥,民众负担加重,而国家的盐税收人大减。

      刘晏对盐实行了专卖法,并辅以灵活的方法。他于产盐之地设置盐官,收购盐户生产的盐,然后转卖给盐商,由盐商分售于各地。此外,对一些距离产盐地较远的地区,为防止盐商在那里谋取暴利,将官盐运送到那里储存起来,于盐价过高时投入市场,均衡盐价,此称为常平盐。

      在刘晏主持盐务后,国家盐税大增,仅江淮地区,就从四十万绪,增加到六百万络,而民众不仅保证了用盐,且对盐的开支大减。相比之下,不属于刘晏管辖的地区,盐价却一直居高不下,如盛产池盐的河东地区,其盐利不过八十万络,盐价超过了江淮的海盐。盐务的妥善处理,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私盐的贩卖。当长安有一次盐价腾贵时,他奉命急调外盐以济长安市场,由于他真正控制了盐务,从扬州调盐入京,仅用了四十天,被长安居民视之为“神”。

      对调节市场,实现贡赋的真正价值,刘晏也自有他的独到之处。各地出产不一,而有些产物在当地价钱较贱,尤其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所产之物更是不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