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3/3页)
吴元济,人称“淮西大捷”。这场战争足足打了四年,影响波及全国。(详见《裴度》、《李[朔心]》)
平藩的最后一个大胜利,是平定淄青李师道。在吴元济兵败身亡后,各藩镇再度向朝廷献忠心,纷纷表示质子割地。李师道作了同样的表示,然不久就反悔了,继续与朝廷分庭抗礼。唐宪宗早就想解决淄青镇,遂乘势调宣武、义成、武宁、横海与魏博.五镇之兵进行会剿。还未等兵临城下,淄青军都知兵马使刘悟响应官军,杀了李师道。从而淄青十二州全归顺唐廷。
唐宪宗平藩的巨大功绩,使他成了安史之乱后最伟大的君主。他的再造统一,尽管相当部分是流于形式,然毕竟使唐帜重新飘扬于全国大地,也使唐柞得以多绵延了一个世纪。
在长期的心力煎熬中,为取得精神支柱,他深深地崇信了佛教。在他的晚年,他将凤翔(今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骨迎到了长安,掀起了王公贵族、黎民百姓竞相施舍奉养的热潮。
他寻找精神支柱信了佛教,然为了长生又信了道教。求长生得修炼,修炼的方式之一是服金丹。金丹服得多了,内里燥热得不行,于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年初暴崩。
唐宪宗服金丹暴崩,是官方的宣告。时人不信,说是宦官陈弘志所轼。不管真相如何,宦祸在唐宪宗身后大泛滥却是不争的事实。
细说隋唐70:裴度
唐宪宗有“中兴”之功,这功中有裴度的一份。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在进士及第、制举高中后,授河阴(今河南荣阳东北)县尉。后任监察御史,上疏抨击权贵,犯了唐宪宗的忌,被外放河南府功曹。再几经转迁,官居司封郎中。
裴度为唐宪宗建的第一功,是以君臣大义,说服魏博镇节度使田兴效忠于中央,使朝廷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魏博镇同题,从而在河北打进了统一的楔子。他以此功被晋升为中书舍人,再迁御史中垂o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镇彰义(治所蔡州,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隐匿父丧,自摄蔡州刺史,自领军务。然与吴元济离心的判官杨元卿,向朝廷密报了真实的情况。唐宪宗早在平定西川之后,就有对淮西用兵的意思,此正好是师出有名的良机。
唐宪宗命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经为申、光、蔡招抚使,督领诸道兵进兵淮西,讨伐吴元济。次年年初,昊元济反守为攻,将兵锋推进到洛阳附近。然严缓并非吴元济的对手,尽管朝廷一再增兵驰援,结果还是在慈丘(今河南泌阳东北)被击败。幸得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在临颖与南顿(今河南项城西)连败淮西军,才扭转了局势。
于此之际,裴度以兼刑部侍郎之职,奉命前往蔡州行营宣慰官军。他在前线仔细地观察了各部的作战状况,透彻地了解了战场形势。回朝述职时,唐宪宗间他诸将如何,他说李光颜见义勇为,必能有所成。不几天,就传来了李光颜大破淮西军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