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2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2章 (第3/3页)



     

      

    细说隋唐71:李[上朔下心]

      为将者,战无须多,只要一次大战打出奇迹,便足以成名将。李[上朔下心]以雪夜人蔡州活捉吴元济的奇迹,成了唐中兴的名将,成了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名将。

      李恕,字元直,挑州临潭(今属甘肃)人。他是将门之子,且是名将之子,其父李晨,是解唐德宗奉天之围并收复长安的大功臣。他以父荫人仕,历任多种官职,至唐宪宗对淮西用兵之际,他的职位是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

      相对职位而言,这场战争本来与李[上朔下心]并无多大的关系。然因战局推行得不顺利,这个名将之子按捺不住了。元和十一年(公元X16年),位于蔡州西线的唐邓节度使高霞寓遭到全军覆灭的渗败,仅只身逃脱。败绩传出,朝野一片震惊。唐宪宗易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帅,接替高霞寓。可袁滋到任后,更是无所作为,他令部队不得犯吴元济之境,而昊元济出兵相攻,他又卑词请嫌和。可能袁滋是在用骄敌之气然后乘之的兵法,然而,实际效果却是相当的糟糕。于此之际,李[上朔下心]上表自陈,要求到前线效力。宰相李逢吉认为李[上朔下心]有军事才干,也极力推荐。由此,唐宪宗任他为唐邓节度使,前去接替袁滋。

      李[上朔下心]到达任所,接管的部队士气极为低落。在大败并屡败之后,将士们普遍产生了恐战的情绪。李[上朔下心]毫不见怪,反对将士说:“天子知道我柔懦,特派我来安慰大家。至于攻战进退,这不是我的事。”他探视受伤的将士,以恩信结拢军心,绝无威严之容。有人建议他整顿军纪,他却说:“贼闻我来,必加强战备,我得故意显示军纪松弛,让贼以为我无能,待贼松懈,然后何机相图。”李[上朔下心]麻痹敌人的做法,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吴元济果然放松了戒备,认为名位素微的李[上朔下心]不足为虑。

      李[上朔下心]以宽柔之道,赢得了将士的爱戴,重振了士气。半年之后,他认为军队已能为他所用,再上表请求增兵。唐宪宗调了河中、娜坊二千骑兵,归他节制。与此同时,他修缮兵器,秘密作了军事部署。

      在攻势上形成突破的,是起于义释敌将丁士良。丁士良为吴元济的晓将,不慎被李[上朔下心]的巡逻队俘获。俘获后,他辞气不屈,视死如归。李[上朔下心]亲解其缚。好言相慰。丁士良被感动了,誓死以报义释之恩,在被署为捉生将后,献计说:“昊秀琳拥数千众,据守文城栅(距蔡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为吴元济左臂。官军屡攻不能得手,实在于他有陈光洽为谋士。陈光洽恃勇轻出,我当为公生擒之,如此吴秀琳必归降。”李[上朔下心]让他按言而行,果然擒了陈光洽,果然吴秀琳来降。

      去了吴元济的左臂,李[上朔下心]反其道而用之,将文城栅变为打击蔡州的据点,将吴秀琳变为打击吴元济的前锋。成了李[上朔下心]衙将的吴秀琳,率其部进攻蔡州外另一要害吴房(今河南遂平),夺得外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