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第2/3页)

,爹脸上有光”时,她才意识到,“大学生”仨字,对毕家有多重要。

    也许,这就是让那个贫苦的家,一直支撑下去的缘由。

    ……

    毕月忽然侧过头,认真地看向毕成问道:“你信姐不?”

    “不是,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那意思……”毕成压低声音,声音小的只有毕月能听清他的含糊声:

    “咱不留点儿过河钱?”

    毕月斩钉截铁的回道:“没必要。”

    自信的模样,毕成看的一愣,最近越来越觉得姐姐变化巨大,犹如……犹如天地之差。

    他姐愣是相信什么巧遇的苏国人,可他姐又告诉他不会苏国话,难道那个“苏国买卖人”也会英语?还是倒动老头衫的?咋这么凑巧?

    毕成心里有保留意见,犯着嘀咕,却不得不盲目的跟随毕月,相信姐姐。

    他晚上睡不着觉时,翻来覆去的琢磨,姐姐忽然会炸麻花油条,又“点高”的遇到外国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天饿不死瞎家巧(雀)”?

    ……

    而毕月闻着柴油味儿、汗味儿,也陷进了回忆中。

    她清楚的记得,曾经有幸在刚上班时,采访过一名著名企业家。

    那名中年男士带着回忆且向往的眼神跟她聊过去、过去那些在苏国赚第一桶金的日子。

    别的话题,那名老总都言简意赅,只有采访到那一段时,他兴致勃勃的说:

    “在当年那样的大环境下,我做这个,那得是个秘密,跟谁都不能说!

    当时纺织品倒到苏国,纯利润最少两番,这让我看到了很多商机。

    后来不再做这个了,一是因为大环境下,设立投机倒把这个罪名,太过冒险。

    二是到了八十年代末,很多人参与进来,利润在缩减,不良竞争下,即便在异国他乡本该拧成团的同胞,也暴露了很多丑陋的本性,我不愿意对人性太过失望。

    三,更是因为我已经不需要那么拼了。事实证明,要敢于做那个吃第一口螃蟹的人,却不能长期吃,寒凉。”

    犹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