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第2/3页)
面积拆迁时,农办主任董玉萍微笑道:“这点大家是进入了一个误区,规划是肯定要规划的,但那是几年后的事,现在重点是农田的规划,是怎么带领农民致富,而不是说拆迁盖楼房就是建设新农村了。”
随行的鲁东农业大学李教授道:“看来整体规划要明年了,现在很多农户已经种下了冬小麦,不能为了农庄规划耽误农时,这些冬小麦还是要要的。”
李教授说着话就看了眼唐逸,对大农庄改革,他是极力推崇的,但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问题多多。粮食节令不一样,一些农户已经播种了冬小麦,一些农户却是在等明年开春种玉米大豆等作物。现在进行农庄化整合,那些已经播了种的和等待明年开春播种的农户想法肯定不一样,问题虽小,却也棘手,还有栽了果园的,有蒙大棚的,同样的土地,获益却是不同,入股时的赔偿也是个问题。
唐逸端着茶杯喝水,没有说话。
发改委主任沈喜云道:“看来问题很多啊,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镇上的干部虽说都想讨好唐逸,但毕竟不知道唐逸是怎么个心思,万一拍马屁拍到马蹄上可就得不偿失,是以都闷声发大财。
唐逸看了眼沈喜云,看来那边大概已经就大农庄问题透过气了,很久没听到那边的声音了。
想了想,唐逸放下了茶杯,微笑道:“大家看看手头的资料吧,对大农庄的前景有什么感想?”
“当然好啊!”
“激动人心啊!”
镇上干部众口一词,倒大多说的是真心话。在农庄规划中,不但就范各庄的地形地貌对农田种类面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而且就农业基础建设、农机具的配合更有详细的计划,就初期看农机具的购进已经是很振奋人心了。而且更准备在原有几个土山的小树林基础上建设林场,在上万亩荒芜的盐碱地上利用铺膜换土防渗保水技术,进行立体种养,本来这些都是镇上的难题,土山曾经承包出去,但收益大多成了个人的,镇上收不到几个钱,至于盐碱地,更闹出过满地西瓜被一夜砸得稀巴烂的闹剧,概因承包者都是镇上有关系的人,几乎一分钱不掏就可以承包盐碱地,自然引来一些村民的仇视。
至于农庄规划远景中,建设大豆精选厂、油脂厂进行农业深加工就更令人兴奋了,工农业结合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加之鼓励在镇上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却是人人都仿佛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当然,这些只是构想,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困难多多。
农庄的初级阶段,有些类似东北农垦局的一些农场。不同的是,农场职工平均耕地面积可达到二三十亩,而农庄人均耕地不到两亩,但是国有农场的大部分收益要上交国家和集体,农庄则是小部分上交,大部分收益归村民。唐逸构想中,初期几年尽量能令农民的收益达到国有农场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
见大家都说好,唐逸就笑道:“既然这样,一时的损失又有什么不舍得的?你们多做做村民的工作,明年秋天,一定要按规划来,至于果园、大棚,该砍的砍,该清的清。当然,像小李庄那个大棚密集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