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盐商漕帮 求保底月票 (第2/3页)
十几二十个小铜元,比之淮盐、川盐便宜了许多。而且样貌、口味,又大大优于淮盐、川盐和寻常的私盐。”
听到这里,罗泽南哪里还会不明白。
食盐向有官私之分。主要和盐税有关。而所谓的盐税,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人头税,因为盐是必须品,生产源头又相对容易控制。所以就成了历朝历代的重要财源。在1847年天下大乱之前,道光朝的盐税都在每年1200万两左右,而官盐的销售并没有精确度统计,估计在5亿斤上下。也就是说,平军每斤官盐含税也就是三四个铜钱。根本算不得是重税,留给私盐贩卖的空间非常有限。可是实际上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清代盐税征收非常复杂,加派杂派极多,以道光年间两淮到汉口的官盐为例。一引盐(200斤——400斤)的正课就是一两一钱七分白银,加上各种杂课之后已达十二两白银,此外还要交纳盐政衙门的浮费用来养活数量庞大的盐政人员。另外,盐商还要承担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捐输报效和行贿费用。而这些苛捐杂税和捐输报效行贿的开支,最后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市面上的一斤官盐售价往往高达60文到70文制钱,而私盐价格未及一半。
而质优价廉的兰芳盐的出现,一定意味着朱明的盐政将会出现重大改革,甚至有可能让兰芳盐成为唯一的官盐,不,应该是唯一的食盐……
一阵沉默后,罗泽南又开口道:“王上知道盐政的牵涉面有多广吗?”
左宗棠摇头:“王上做事的手段你还不知道?牵涉面越广,他越要快刀斩乱麻,然后另起一个局面……商税的事情是这样,钱业的事情也是如此。这盐业,怕也不会例外。”
两人不约而同,轻轻叹气。
此时此刻,上海行在后花园,朱济世正背着手缓缓步行,即将远行的李鸿章和洪宣娇在一旁像是陪他闲聊,实际上却在面授机宜——他们二人的洛阳之行责任重大,一方面要刺探天国内部的派系斗争状况;一方面还要酌情考虑“扶洪”的力度。可不能让洪秀全买了朱明的枪炮,反过来再同明军作战。
而在不远处,王云娇领着一个三十多岁,商人模样的男子正肃立等候。那男子正是锦衣卫缉事厂在两江的头头周立春。
之前,因为立信庄事件,周立春隐入了暗处,不过仍然透过锦衣卫在两江的情报网络,监视着各方面的一举一动。两江并不是通过血战夺取,因而原先盘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