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密谈 (第2/3页)
实业,永远都不畏怯竞争。无论是市场的竞争,政府关系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
最强烈的竞争,往往意味着最大的利润。
假如福利能增强大华的竞争能力,苏城只会举双手赞成。
等大家消化了张超带来的新信息,苏城接过话来。道:“大华实业,虽然是一家私企,但它同时也是员工们的企业。济柴动力机厂在制定福利计划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你们支出的是公司所有员工创造出来的利润。在场的各位,都列在了公司的特殊贡献名单上吧。既然如此,你们就得认识到,公司的红利计划。是在利润率超过7%的情况下,根据超过的数额。按比例进行分红。而福利支出,将会降低公司的利润,进而影响到所有人的分红,所以得慎之又慎,严格监管和控制。如果因为福利超标,而引来员工的反对,那就得不偿失了。”
众人纷纷点头。陈祖年等国企转过来的管理层,更是深刻的认识到,福利无止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张超接着又谈了集团新成立的公共事业部的问题,以及加强分公司管理的问题。这些话,如果是由战略部单独约谈分公司,效果肯定不怎么样,但有苏城坐镇,没有谁敢说个不字。
等严肃的话说完了,苏城才笑呵呵的对陈祖年道:“陈厂长明年就到退休年限了,有什么想法?”
大华的退休制度延续国企的风格,目前有资格退休的,其实都是企业管理层,虽然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出来,但安置的都不错。这算是一个轻松话题了。
陈祖年笑笑道:“我身体还好,准备学陈良,弄个有院子的房子,侍弄些花草。”
“有没有想发挥余热的意思?”
“嗯?”
“到集团的战略部任顾问吧,给年轻人提提意见,再给大华培养些人才。”苏城说的诚心诚意。
陈祖年张张嘴,迟疑道:“这样好吗?”
“国外的企业领导人,经常有做到七十多岁的,你如果愿意继续工作,那就再来帮大华10年。”
“那……那好。”陈祖年自然不是真的想回家侍弄花草,刚才因为张超的话而有些郁郁的心情,也瞬间敞亮起来。
陈祖年原本就是济柴动力机厂的老厂长,他退休后的生活有了着落,其他人也为他高兴。集团的严格管束产生的情绪,也悄然消弭。
就像是官员一样,企业高官只要身体健康,都希望能任职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从苏城角度来说,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人才缺乏的时代,就任的时间长一些未尝不是好事。将陈祖年调任集团战略部做顾问,将会开启一条通道,既不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升迁,又能保证管理者与集团利益一致。
具体到陈祖年的任命上,苏城是准备将黎涣祥调到济柴动力机厂的。这样的空降,自然要详加准备才行。
黎涣祥的资格是足够的,但济柴作为大华旗下人数最多的分公司,要也不能粗暴的对待。
参观视察的重头戏在济柴的职业学校。这里和海沧的培训基地,共同为大华的两大技工提供地。在这里上学的学生,都签有协议,首先要在大华系统内进行筛选,若有剩余,才会留给社会其他工厂。以大华实业目前的扩张速度。剩余的学生不是没有,但也着实不多,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报名。
随着国企的衰落,中国一方面是对工人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却是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加。这样的矛盾,再过20年都难以解决。
和学校的教师短暂的见面后,苏城又前往实验工厂,在车工的车间里,借口休息。让大家都留在外面。
休息室内,林永贵早就等在了那里。
他换上了黄灰色的工装,头发也弄的极干燥,乱蓬蓬的像是稻草似的。若是只看背影,任谁都以为是位工厂老师傅。
苏城有些好笑的伸出手来。道:“林书记。”
“苏董。”林永贵紧紧握住了苏城的手。
前两日的会议,虽然完成了预想的任务,但仍然让他有挫折感,对苏城的信任度却有提升。
短暂的几句闲话,林永贵直接步入正题,道:“我让人研究了一下,目前来看。中哈的石油管道的可能性比较高,而中阿石油管道……嗯,阿塞拜疆的政治局势不太稳定,国家估计不会批准。因此。我们也许可以先建立中哈石油管道,一期管道从阿克纠宾油区启程,到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再从那里输送到克拉玛*依乃至内地,二期管道。我们可以延长到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阿特劳,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购买整个里海地区的石油了。”
这和苏城了解的差不多,他赞同点头,又问:“长度呢?”
“一期大约在800到1200公里之间,要实际测绘。二期管道要超过2000公里了,2500公里也有可能。如果再延长到阿塞拜疆,大概再增加1500公里。”林永贵说的拍拍额头,笑道:“只要能签订协议,我会用剩下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了。”
“输油量?”
“1000万吨,每年。”
“最好是2000万吨每年,后续输送能力5000万吨是基础。”苏城解释道:“国内的石油消费量与日俱增,我觉得,应当以日本做标杆,考虑到二十年三十年后的需求。“按照五年完成的话,大华就能吃下2000万吨。就怕到时候,大家不给我们这个机会。”
林永贵也笑,然后道:“好吧,2000万吨就2000万吨,这样一来,成本提高的厉害,时间也要增加了。”
假如按照正常的速度,完成1200公里的石油管道,大概需要4年到6年的时间,这已算是快的了。而签订协议的时间说不定,但花费一两年的时间,根本不算什么。历史上的安大线,日本追求的安纳线,以及中国最终成功的中哈线,都不是一两次谈判谈定的。
中哈俄日几国领导人,在石油管道的问题上,纠结了好几年的时间。每次的首脑会谈或者部长会谈,都会谈到相关问题。而年复一年的讨论,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最开始的时候,俄罗斯期待占领中国石油市场,因此积极推进中俄石油管道,但90年代的中东石油相对廉价,中国似乎更喜欢海运。耽搁了一段时间以后,普京上台,开始倾向于欧洲市场,再到日本插足,谈了一半的中俄石油管道又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