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杀 (第2/3页)
公你来说,愿意为某州知州干说御史台吗?”
王珪明白了,以往知州,只要搞定本州通判,事情就算完了,如今却要搞定路级都检察,甚至搞定自己,付出的代价和原先搞定自己手下通判完全是两回事儿。
犯罪成本太高,犯罪行为自然就会得到一些遏制。
看似简简单单将监督权单列,并且无形中上移了一级,就给干请行贿设置了一条更长的回路,就让犯罪成本大增。
这要不是洞悉官场弊病的人,是绝对想不出这等绝妙的制衡措施的。
王珪不由得肃然起敬:“这些都是陛下想出来的?”
蔡确觉得心好累,这位终于想到了点子上,可依旧没有说到点子上:“陛下今年伊始的几道诏书,大致都是如此,看似平淡,实则深意暗藏。”
“这和安石相公当政时期的明枪大戟,及王相公去后的乾纲独断,手段皆大相径庭。相公莫非会认为是陛下突然顿悟了?”
王珪倏然反应过来:“陛下身后,有了高人指点。”
说完低声惊呼:“苏明润?此子何能耳?!”
蔡确笑得意味深长:“或者别有其人?”
王珪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几步:“这个……”
蔡确拱手道:“陛下让相公提举修两朝国史,其目的已然明了。”
“宰辅制度要恢复唐代三省规模,只能是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
“参知政事,改称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和尚书左、右丞。”
“其后中书取旨、门下覆奏、尚书施行,这就完成了第一步。”
“所谓纲举目张,事要不烦,第一步迈出,其后势断不可回,相公对上对下,尽有交代,陛下倚重,自不待言。”
“想来苏奉常那边,其意亦是如此,相公,得抓紧啊。”
王珪也是典章精熟,知道蔡确说的是正理。
虽然此举其实有干涉苏颂事权之嫌,但是自己是首相,陛下要改制,第一个要改的是自己。
身为三旨相公,当然更要当先锋,不能留下不听话不配合的印象。
所以此功抢也得抢不抢也得抢,何况自己本是陛下任命的提举详定官制所主官,也不是毫无理由:“厘定官制好说,人员安置却难。”
蔡确说道:“其实也不难,变数就那几个,高官便是苏油,章惇而已。”
“章惇也好办,他毕竟是新进的参知政事,一个尚书右丞足以容之,但是苏油……陛下降旨中,可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啊。”
那就只有两个坑,尚书左、右仆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