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无双国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无双国士 (第2/3页)

郭逵的电报和朝廷的密令,苏油才反应过来,靠,真的也,原来可以这样玩!

    郭逵的电报里还有一分抱怨的意味,意思是说国公爷到底是文官,考虑事情的方向,和我们丘八终究不是一路的。

    但是正因为苏油是文官,因此对于这条干线的规模有清晰的认识。

    这是相当于隋炀帝开运河那样的大工程,沿途的涵洞,桥梁,就是克服不完的难题。

    一座滦河铁路桥,清末造价就是三十万两白银,虽然那时的火车跟现在不是一回事儿,但是那时候的钢材价格,工程造价也同样不是一回事儿!

    于是他赶紧给朝廷打报告,要求慎重,先期进行线路考察,这可能是几十年的大工程。

    结果他完全多虑了,现在的朝中,有的是明白人。

    陈昭明就明确指出,蒸汽火车头是新事物,前期只做两件事,一是勘测线路,二是试验和完善机车的可靠性。

    首先就是在汴京到陈留的六十里,以及银丰监到八番镇的五十里,先搞起来,进行技术积累和摸索。

    第二步,就是在如今铁路条件最好的地区,也就是汴京——郑州——洛阳四百里之间,修通第一段铁路。

    这段路在黄河南岸平原之上,一马平川,道路基础最好,市镇最多,位置最重要,财力最充裕。

    郑州又是工业大基地,一切条件都具备。

    有了这四百里,嵩阳兵工厂的武器可以源源不断支援两地,三处重镇之间的兵力可以自由调配,大宋就有了保底的底牌。

    整个计划分作三年完成,之后才是陈留到徐州,洛阳到京兆。

    等到苏油看完这个计划,都不由得暗呼。

    精彩,漂亮!

    现在大宋的知识分子,还不是后世晚清那种内卷了千年之后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开始开拓的,发散的,积极的。

    救国之道,他们一直在努力尝试,也敢于尝试。

    哪怕是王安石那种饮鸩止渴的方法,他们都硬着头皮搞了十年。

    现在有了更好的方法,他们压根就不会向满清政府官僚们那样,对新技术新产业大加反对和忌惮恐慌,连很多荒谬的理由都敢提出来。

    现在的宋人,尚新奇。

    苏油第一次到大相国寺,就发现古玩的价格还不如自己利用回收的蜜蜡粉熔炼成的香蜜娃娃。

    吴道子手绘的四副门板,当年价值不过一百贯,现在就悬挂在苏家家庙。

    而那时候最早熟的瓜茄,汴京城数十贯钱一对!

    因此他们对新技术的探索和追求,是不遗余力的。

    只不过之前不得法而已。

    即使这样的野蛮生长,华夏的海运、梯田、圩田、钻井、印刷、纺织、瓷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