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 (第3/3页)

喷香的馍馍。

    这样的人,实在是让你想不喜欢都不行。

    ……

    汉人的丧服定制分为五等,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这就是“五服”这个词的由来。

    最轻的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未染色的熟麻布做成,又称为“漂孝”。

    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八公其实早在苏油五服之外,因此苏油也只能替八公服缌麻。

    严格来讲,苏油这个守制,甚至是不合规矩的,大宋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但是苏油却有理由,理由来自《论语》。

    《论语》记载宰予问孔子:“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

    “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说:“丧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缎,对你来说心安吗?”

    宰予说:“我能心安啊。”

    孔子说:“你能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安宁,所以他们才不那样做。”

    “现在你既然觉得心安,就按照你心安的方式去做吧!”

    宰予出去之后,孔子才叹息道:“宰予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因此三年服丧,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宰予难道是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这一段对话其实很有意思,以苏油来自后世的观点,会引申出很多的剖析。

    宰予有宰予的道理,夫子有夫子的道理,“心安”二字,很重要。

    而且孔子虽然叹息遗憾,但是也并没有强迫宰予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行,这一点其实同样也很重要。

    后世的儒家恰恰选择性地忘记了这一点,重点总是落在夫子关于“宰予不仁”的定性上,却又不是这段对话的全貌了。

    不管如何分析,总之这段话里“怀抱之爱”四个字,已经能够对苏油的行为,予以足够的支持。

    八公虽然不是自己的父母至亲,但是他给过自己“怀抱之爱”。

    因此替他守制,虽然没有遵守《周礼》五服之丧的条文,但是其实是遵从了《周礼》的精神。

    而且这是自愿的,是苏油觉得自己应该的,而不是被世俗的伦理规条和舆论所强迫的。

    因此赵顼在确定这是苏油的本心之后,也不得不同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