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经济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经济学 (第2/3页)

们舒服了,才偶尔施舍的机会!”

    “官人,我们也想活得像人!”

    ……

    七月,辛卯,朝廷开始讨论三件大事。

    第一件,范纯仁以国用天下之本,不可以丰年而废,恰恰相反,正应该趁年景正好,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

    以常平钱借贷出息,让很多敏感的朝臣看到了青苗法的影子,于是纷纷上章以为不可。

    但是司马光回复台谏的贴子里写到:“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今禁抑配,则无害也。”

    意思是说青苗法本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利民,当时也许民自愿,只是因为后来提举事务的官员想要政绩,因此务求多贷,才导致出现问题,如今只要禁止了官员强行摊派,自然就没有什么为害了。

    苏轼上奏:“熙宁之法,也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

    “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

    其实参考后世校园贷的风波,就能够明白苏轼是非常具有先见之明的。

    这个道理苏油也曾经给朝廷讲了无数次,不过以前声音太小,说得也委婉,导致没什么人听。

    这次不一样了,苏油回京见司马光,再次重申这办法决不可行,甚至说出“贷款给无偿还能力者即是犯罪”的论点。

    他们需要的是赈济,是移民宽地,而不是什么寅吃卯粮的贷款!

    司马光已经卧床,不过经过苏油解释之后,方发现此法当中的巨大漏洞,要苏油扶着他强自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

    两人不知道是范纯仁的主意,还都以为是曾布,等苏油见到范纯仁脸都白了,偷偷后退一步低头不语,才知道自己和司马光都误判了。

    苏油赶紧打岔:“经济之道,也有专精,如今朝中熟知者不多。”

    “不过好在吕公行集议之制,所有人都能够畅所欲言,一计之拙,亦得广思所正。”

    “司马公以之为奸邪,臣以为倒也过了,不过朝中两制以上官员,应该读读安石相公的《经济论》,张公的《金融论》。”

    “那道疏奏臣读过,里边有一条说得很正确,即国用乃天下之本。”

    “庆历后大权为刘氏戚党所控,国家纳税田亩减少一半,已经影响到国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