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势 (第2/3页)
喉要地,与辽南京道相通。
也就是著名的山海走廊。
这条走廊一直向南延伸过榆关、营州、跨过滦河、宁河、黄河,方才进入宋境。
从宋国雄霸二州到辽河平原的门户锦州,整整一千里。
因此从地理上来看,辽河平原地处辽国腹心地区,以前非常安全,一直就是契丹重点发展的农耕地区。
从大宋掳掠过去的汉人,大多分布在这一带,实施农耕。
这也导致了很多头下军州与大宋内地重名。
辽人有个习惯,就是按照被掳掠的人口原籍所在地命名新垦的土地——你们是哪里人啊?啊保州的是吧?那这里也就叫保州好了。
但是现在的辽河平原已经毫无安全可言,大宋有了强悍的水师后,燕山咽喉和锦州咽喉,就完全失去了作用。
但是这些和扁罐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从珠州出发去锦州,要绕过辽东半岛,还不如从渤海对面胶东半岛顶部的登州直接出发,那样来得更快。
于是扁罐尴尬了,自己来到这里,基本上既安全又稳妥,差不多就是白捡的功劳。
管好鸭渌江上的四个军州,保障桓州渌州硅藻土开发,顺带收收沿岸部族的兽皮木头,完成四个城池的升级改造,然后,就没事儿了?
所以鸭渌江四州看似艰难艰苦,其实非常保险,出产的物资对军事又至关重要,特别适合扁罐哥这样的人立功。
只要干上两年,就有充分的资历升舰队司令了。
估计这就是赵煦内心的真实想法。
想想不甘心,扁罐又问道:“开州有什么好物产吗?”
苏利涉说道:“物产可是有一样好物产。硼砂铜铁硅藻土都得排在它的后边。”
“什么东西?”
“沙金。”
扁罐若有所思:“沙金啊……”
……
四月,丙午,辽中京留守,少师大公鼎卒。
大公鼎的逝世,让辽国失去了对国内渤海人影响巨大的人物。
辽朝以知南院枢密院事赵廷睦为中京留守。
庚戌,宋朝六十万石军粮前后抵达辽阳,王经将二十万石粮食纳入府库,十万石送往婆娑岭,三十万石发往黄龙府,准备从那里运送到金山前线。
辛亥,辽国上京再起大案。
御史中丞耶律实埒上书曰:“臣前为奸臣所陷,斥窜边郡,幸蒙召用,不敢隐默。赖庙社之休,陛下获纂成业,积年之冤,一旦洗雪。
今灵骨未获,而求之不切。传曰:‘圣人之德,无加于孝。’
昔唐德宗因乱失母,思慕悲伤,孝道益著。周公诛飞廉、恶来,天下大悦。
今逆党未除,大冤不报,上无以慰顺考之灵,下无以释天下之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