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2/3页)
型制造业。而1999年的.COM热着实让这家老牌投资公司有了蠢蠢欲动的念头,毕竟,资本总是无孔不入的。
当时,林小姐告诉蔡崇信,高盛正开始关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和部分企业,打算做一些尝试性投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了林小姐的阐述之后,一个想法立刻在蔡的脑海中闪现:如果能引来高盛的投资,阿里巴巴就有希望了啊!
于是,他立刻试探性地问道:“林小姐,你们可不可以考虑阿里巴巴呢?”
没有想到林小姐爽快地答应了:“OK,没问题!”
风险投资,不代表投资风险。仅仅是私人交情并不能立刻对项目拍板,就在那次偶遇之后,林小姐很快就派一个代表团到杭州做考察,也就是尽职调查。
蔡崇信很快把这一情况反馈给马云,告诉他高盛的投资“可能有戏”。然而,这也仅仅是可能而已,马云也不能抱太大希望。何况那个时候的阿里巴巴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生死攸关的时刻,说“病急乱投医”有些不恰当,但用“四处撒网”来形容还是不为过的。
离开香港,蔡崇信又和马云一起飞到深圳。当然,还是为了找投资。
在深圳,马云他们接触了一家颇有名气的投资商,而且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但是他们俩都比较“挑食”,总觉得那个投资人有点不合他们的胃口。
迟迟没有签约,他们还是觉得应该慎重,决定回去再好好商量一番第二天做决定。
无巧不成书,就在他们二人那天晚上回酒店的时候,意外地收到了一件让他们感到惊喜的礼物——来自高盛的传真。
尽管蔡崇信自己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并没抱太大希望,但林小姐却是个做事极其认真,也很果断的人。她派出的考察团,到杭州做了尽职调查之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对阿里巴巴赞扬有加,尤其是其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疯子”团队。
林小姐很高兴,把这些信息报告到总部,高盛的高层也对投资阿里巴巴产生了兴趣。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不得不承认一点,高盛的投资风格总体上说还是相对保守的。在这份传真件中,高盛方面提出了一些投资阿里巴巴的具体条件,比如股份等问题。
客观地说,相比马云和蔡崇信当时正在接触的那家投资公司,高盛的要求的确要苛刻许多。而且,高盛开出的500万美金并不是和阿里巴巴谈判的投资商中最多的,它们开出的条件也并不是最优越的。但是,以高盛的国际背景和在投资界的地位,能让它成为原始股东,对阿里巴巴发展自然是长期有利的。因为高盛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也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无论是对阿里巴巴将来开拓海外市场,还是做长远的战略规划都有更大的优势。
而且,相比国内的投资者,高盛等投资机构显然更符合马云的要求。事实上,在“天使基金”注入阿里巴巴后,投资者们秉承的最重要一个原则就是——决不干涉经理层对公司的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