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2/3页)
”
2007年11月,从香港联交所开盘钟声响起的那一刻起,那个曾以一夜之间诞生数以千计富豪而为业界所称颂的“百度神话”,也在一夜之间被一个叫做“阿里神话”的新名词所取代。
据阿里巴巴B2B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阿里巴巴持股的4900名员工包括董事在内,共持有4.04068311亿股的普通股、3919.1742万股认股权以及25.0767万股受限制股权,合计4.435亿股,平均每名员工持股90.5万股。即使以招股中间价11港元计算,每名员工平均可获100万港元,而如果以上市当日的收盘价39.5港元计算,有将近1000名员工将成为拥有超过200万港元身价的“百万富翁”。
这便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覆盖面最广、数额最高的一次集体“造富”运动。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造富”运动竟没有诞生一个显赫的“首富”。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高管相比,马云只拥有阿里巴巴上市公司不足5%的股份,远低于丁磊、李彦宏、马化腾、陈天桥等人。
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满月酒会”上,阿里巴巴独立董事、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说:“马云财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我发现马云大手笔分钱的能力,非常的强。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财散就能人聚。”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如此大批量地产出富豪,这与马云的“财散人聚”的理念有关。无数个场合,马云在谈及个人股份时都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的确,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要靠智慧而不是股权,中国太多企业因为强调控股权与控制权,而最终陷入利益争斗,影响了公司发展。马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精英人才,马云不惜血本地吸引其加盟。
仅加盟阿里巴巴一年的卫哲,马云给了他1.06%的股份。阿里巴巴一上市,卫哲就坐拥了14亿港元财富,超过盛大总裁唐骏,成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职业经理人。
岁月如歌,从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到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整整历经“八年抗战”。8年来,马云一直称自己是“丐帮帮主”。当阿里巴巴还没有上市时,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上市公司员工以百万元论身家时,阿里巴巴的员工只有羡慕的份儿。那时,阿里巴巴的客户也都是中小企业,在百度上买搜索服务都觉得贵,更别说传统的打广告了。从那时起,马云就说,“阿里巴巴是穷人为穷人服务。”的确,作为“中小企业的救赎者”,阿里巴巴自己那时也是个“穷孩子”。
在“百度神话”后,阿里巴巴以一个更加庞大的“批量富翁制造计划”,向世人证明:背靠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而成长、壮大阿里巴巴,更是批量制造百万富翁的“中国工厂”。
6.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