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67 金钱肉4 (第1/3页)
江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交通便利,十分富饶。
江城居民多喜华服美食,于享乐之道上甚为狂热。因为地处两大水系交汇之处,河市中各种珍奇异物,应有尽有,高丽之兽皮人参,交趾的奇花怪鱼,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在这里买不到的。
因为商贾之业获利极丰,江城人便渐渐动摇了重农轻商的观念,城中求利丰赡的心理颇甚。不仅一般市井小民投入到经商的热潮中,甚至连一些高门大户也千方百计地积财。即使汴京城破,北边烽烟再起,也丝毫不妨碍江城中依旧歌舞升平,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
过了花朝节后,洄水边踏青的人络绎不绝,洄水上画楫轻舫,纷繁如织。连带着河市更热闹了几分。因此,这几日有味斋甫一开门,就有客来如云。
四郎在厨房里忙着做春卷。春卷是一道应节美食,时人不仅在立春、添仓节、龙头节吃,在整个春日里这都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
听说城里最大的望江楼正店做的春盘春卷最为有名,他们家的荠菜迎春盘最贵的价值上万钱。即使如此,依旧风靡于城中达官显贵、富绅豪商之中,成为各自炫富夸耀的方式之一,若谁家春日宴席上少了望江楼的春盘,那可真是掉面子的事情。
和财大气粗的望江楼一比,有味斋的几个铜板就能买到的春卷显得十分平民。有客人说其实味道并没有差到哪里去,四郎没有吃过价值万钱的春盘,所以也不知道这句赞誉是否属实了。
不过,踏青的游客们走的累了,总愿意来有味斋点一盘春卷,配上四郎新做的豆蔻茶,有些大户人家的女眷不知从哪里听到有味斋的名声,还会专门差仆妇来买回去吃,顺便看看俊俏的有味斋大厨是不是一如传闻所言。店里也有文人墨客吃的高兴了留下来的墨宝,胡恪表哥最近的一大爱好就是对着这些墨宝评头论足。据他所言,都是些很平庸的赞语,还不如四郎做的菜有灵气。四郎可看不懂那些鬼画符一样的题诗,不过手艺被人认可总是值得高兴的。得到鼓励的四郎这几日很想出来几种春卷的新吃法。
这不,四郎正在厨房做自己改良过的五福春卷。他调了略稀的面团往平底锅上迅速地抹一下,锅面上立刻形成一张极薄而透明的饼。再把这张饼取下来四四方方切好,放在一旁待其自然凉透。
槐大在一旁帮忙把红萝卜、茭白、香菇、绿豆芽等时令小菜洗净,红萝卜、茭白、香菇切成细丝,绿豆芽掐根备用。
四郎把这些小菜撩熟,与五辣醋、秋油、椒料同拌,若有口味重的客人,还可以酌量添一勺油泼辣子。制好馅心后,取一块春卷皮放入馅料,也不知道四郎是怎么左右上下一折,就出来一个枕头形状的小包袱,他用少许面粉和水搅拌成糊状,蘸少许在春卷皮的封口处。这样一来,春卷皮就黏的很牢靠,不会往外露馅了。之后待油锅烧热后,用竹沥装着这些春卷放进去,将表皮炸成金黄色后便可以装盘。
把做好的春卷给点菜的客人端上桌时,四郎就听到食客们都在议论近日河市里头发生的一件大事:白家米铺的女老板得了痨病,这回他们家的上门女婿可算是熬出头了。
有些长年混迹赌坊的市井闲汉不赞同这个说法,认为宋正明虽然好赌,但是人家有本事赢大钱,根本看不上白家的那点基业。
同一个商会的行商也附和,说这个宋正明的确是个很讲道义的人,他和艾发才一同出去做生意,不仅千里迢迢把客死他乡的好友运回家,而且还帮忙料理后事,亲力亲为,才没有让艾发才的家业被屋里养的小倌戏子全部卷跑,算是个赤诚信义的人。
不过,也有街坊闲人不同意,他们可是知道艾家媳妇和宋正明那段往事的,此时就互相龇牙咧嘴互相使眼色,偷笑着议论什么朋友情谊啊,八成和想和小寡妇再续前缘吧。
四郎一边侧耳倾听他们八卦,一边站在柜台后头把煮好的鸡蛋轻轻磕破,他身旁的锅子里头咕噜咕噜煮着卤水。这一百个鸡蛋大约用盐一两,五香粉两勺、酱油三勺,以及一饼粗茶砖。
四郎把磕破的鸡蛋放进卤水,估计着煮了有两只线香的时间后,就捞了一个出来剥开蛋壳查看,里头的蛋白表面已经留下了和蛋壳裂纹相对应的棕色花纹。于是关了火,他并不急着捞出来,任凭茶叶蛋泡在锅里,这样卤味才能更好的进到鸡蛋里头。
这样制好的茶叶蛋香气四逸,色泽均匀,不论卖相还是味道都很不错。因为物美价廉,每日煮的百来个都能很快卖完。就算偶尔卖不完,也全部进了殿下的肚子。
不知道为什么,殿下最近对茶叶蛋情有独钟,食用过后特别建议四郎用武夷山顶来的“正山小种”红茶,加了冷惠泉水同煮,这样制出来的茶叶蛋连那么一丝丝微苦都会消失,而且颜色更加鲜亮诱人。
四郎:……
殿下说是这么说,反正他也不会自己动手,所以四郎压根不理他。茶叶蛋本来就是平民食物,谁会用价值千金的武夷茶来煮茶叶蛋啊?这么做生意一定会亏本到吐血的。四郎不给做高档次茶叶蛋,殿下嘀咕几天,终究还是无法抗拒对茶叶蛋的热爱,每天照吃不误。
想到这里,四郎不由得偷偷笑起来。
人就是经不起念叨,店里的众位食客正在背后说白家的八卦说的起劲,正主便来了。
有味斋门口停了一辆马车,宋正明从车上扶下来一个女子。那女子脸颊和眼睛都凹陷进去,脸色赤红,鼻子却虚白,像是胸膛里安了一个风箱,喘气都困难的样子。
一见他们进来,有味斋里正说得热闹的食客都闭了嘴,门口一些客人匆忙付了钱就要走。当时的人把痨病叫做传尸,认为病人身上有一种鬼气,和病人有接触的人都会被传染。所以店里食客一时如临大敌。
有人低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