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3 自己的孩子自己爱 (第2/3页)
都有不少。
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好大学,然后选择自费出国留学的。
这一部分人,很多人在国外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回国。
因为家里的资本,会给他们在国内谋求一条不错的出路。、
再不济,家里还有丰厚的家财可以供他们继承呢。
其实这部分人对于国内科技发展贡献真的不大。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又真才实学的人了。
这部分人的,大多都是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强,考上985或者211大学,然后出国留学的人。
而且这些人出国留学,大部分都是拿到国外奖学金激励的。
所以他们和那些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可有着很大的不同。
可以说,这些留学生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而且这些大学生,也是我们国内最短缺的人才。
可问题就是,偏偏是这些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学成之后却不会回来。
因为他们大多数,家里都不像自费留学的学生那样有实力。
回来家里没法给他们安排好工作,也没有亿万家产给他们继承。
而且就算他们回来靠自己的实力,能找到好工作,年薪过百万。
可这样的好工作,也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而在北上广深安家,哪有那么简单。
一套房,动辄就要几百上千万,他们得干多少年?
而且人到中年,他们还要面临内卷,被裁员等等危机影响。
家里老人看病,小孩学区房等等都够他们头大的。
而且工作单位,勾心斗角,拉帮加派的恶习,一直是国内科研领域的毒瘤。
可以说,一天儒家文化不废除,这样的恶习就会一直保留下去。
你让这些只想着单纯搞点科学研究的人,该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
还不如,留在美利坚,一年赚个几十万美刀,生活在一个没有内卷,也不勾心斗角,不用996,不用互相攀比的科研所里工作。
这就是我们现在为什么留不住人才的真相。
首先就是不重视学生,让学生们感觉不到被爱。
其次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给真正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们这边才出不来真正的大师。
而现在肖锋重点投资这些大学,就是要渐渐把这股风气给扳过来。
也许全国范围,他影响不到,但是在滨城,在滨城医科大学,他觉得自己最起码能做很多。
而且他一贯反对,这所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
要做就做专科的医科大学,不要把什么人文类的科目给加进来。
如果是一些和医学相关的,比如医学史,或者是中医的一些学科,倒也可以接受。
但是像什么,金融,社会学,什么经济学,什么电子商务,管理学之类的,肖锋是一致不允许出现的。
虽然他表面上和滨城医科大学没什么瓜葛,但现在滨城医科大学的几个重要领导,那几乎都是他的嫡系。
比如现在滨城医科大学的两个重要的副校长,何方舟,和关振海,还有医美科的主任河太均,还有药理学的主任,以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