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两京风云 六十六、男人爱宝马 (第2/3页)
论》,论商贾对国富民强的作用,隐隐为商人张目,呼吁提高商人地位。
周宣粗粗一看,还行,他能看懂,点头道:“不错,就是要以通俗易懂为主,我们面对普通百姓的,太古奥典雅反而不能流传——这邸报一期印多少份?”
潘学士把太子和大学士引到集贤殿左侧地兰台阁,只见阁内太学生济济一堂,约有三、五十人,都在奋笔疾书,一看,才知是在抄写邸报。
潘学士介绍道:“邸报抄录一百五十份,唐国十大都护府、三十六州各送两份,其余张贴于京城各大坊,各州县收到邸报后会再抄录,分发于各水陆驿站,允许商人带邸报出国。”
周宣摇头道:“这抄写多费事,为什么不印?”
潘学士道:“抄写快捷,印制的话要慢得多,雕版很是麻烦,费时、费工、费料,除了印制传世的典籍,很少用雕版印刷。
”
周宣心中一动,自己来到唐国,就发明了一个宣镜,太对不起他这海归身份了,现在来个活字印刷术吧,也就比宋朝毕升早个百把年,当即道:“雕版固然麻烦,但可稍加改进,用胶泥制成一个个反体阳文,用火烧硬,这些字单独存在,可以移动,常用字多制一些,生僻字少制,根据每篇文章排版印刷,这样可重复使用,不会浪费,又不象雕版那么费时,诸位以为如何?”
在场的学士、直学士、太学生一想就明白了其中关键,真是便利百倍的妙法,无不佩服大学士的才智。
李坚惊喜道:“宣表兄真是奇思妙想,立即命工匠照办,下一期邸报就用这种活字印刷法,多印一些,要做到妇孺皆知。”
周宣又提议,邸报容量太小。以前是抄写不易,现在有了活字印刷术,那么邸报应该增加页码,制成小册子,还有,为邸报撰稿之人应付给润笔之资,以千字一两银子计,当然,也不是写了就有钱。得要采用才行。
在场的大学生们欢声雷动,因为这些文章都是他们写地,学士们不屑动笔,而如果一篇千字文有一两银子地润笔。那就很有劲了,都是年轻士子,精力旺盛,下笔如有神,一天几千字也写得出来。
潘学士道:“如要大量印刷,纸张、油墨、制版、还有润笔之资累积起来就是一大笔钱哪,往年邸报一年的用度是白
两,这远远不够啊。”
周宣大度地说:“以后邸报一切开支全由我来出。我的大学士年俸三千六百两全部用于邸报,不够地话我另想办法。”
李坚说道:“如何能让宣表兄出这份银子!待我禀明父皇,还是由户部列支。”
周宣道:“朝中有些大臣对现今的邸报颇有微词。如由户部列支这笔巨款,必将更惹他们非议,什么劳民伤财、于国事无补的话都会出来,就这么定了,银子我来出。”
李坚一想不错。感动道:“宣表兄真是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真乃国家之柱石!”
周宣心道:“我哪有这么多钱办这邸报。这笔钱自然是阿布出了,末页来一句朝散郎阿布赞助协印,阿布掏银子肯定眼睛都不眨,这也是极好的宣传啊,他阿布名扬全国了,他的商品自然也是名传遐迩。”
*************************
景王府,内书房。
李坤来回踱步,智囊甘思谋端坐不动,手捻山羊胡。
“甘先生,斛珠这么一说那我还怎么出手对付周宣?难道还真替斛珠无关痛痒地捉弄一下周宣?”李坤想了一天了,没想出好办法。
甘思谋道:“王爷不必忧心,周宣能除则除,暂不能除也不用急,迟早是我们的阶下之囚。”
李坤怒道:“我等不及,这厮几次三番羞辱我,家妓之事让我在皇帝面前丢脸,昨日蹴鞠场上又让我在皇后面前颜面扫地,此人不除,我一日不安,甘先生,你一定要给我想出办法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