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章 (第2/3页)

温舒就开始探讨言论自由的问题,又比西方早了两千年。

      可惜,两万年都没用。对一个政府,不要看它说了什么,要看它做了什么。没有用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再美的文化也不过如流星般一闪而过。

      言论自由得以在美国实现源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长期众口难调的文化氛围又使美国人达成了“中性原则”的共识,即只要是一个人就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这和他是好人坏人没有关系,和表达出来的东西是真理还是谬论也毫不相干。

      于是,一种默契建立了起来:自由的前提是不伤害他人的自由。

      这种制度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在古代中国几不可见。其实,稳若磐石的体制或许对统治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意义重大,但并非不二选择。

      中国文化的模糊性体现在象形的汉字里,西方文明的逻辑性体现在排列组合的字母中。几千年来,文化的可能性被咂摸透了,却仍未推导出有实质进步的制度。容闳敏锐地看到,再拖下去不过是将今天的问题留给子孙,多几代人受罪而已。变,已成定局,无可阻逆。

      这场讨论在袁世凯幼小的心中投射下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蝴蝶已轻轻振动了它的翅膀。

      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是搞不砸的

      赴任南京后,袁保庆发现,袁世凯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帮他处理起公务来倒是得心应手。

      在扬州拜会退休的前云贵总督张亮基时,袁世凯的机敏深受其喜爱。

      张亮基做了一个后来让他悔恨不已的决定:留下袁世凯,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

      袁保庆同意了。

      张亮基聘请的名师叫王伯恭。于是,在王老师悠久的教学生涯里,第一次领略了什么叫霸气外露。

      本来,王伯恭布置的课后作业题目很和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知第二天收作业时,映入眼帘的却是杀气腾腾的文字:东西二洋,欧亚二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士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五四先声?)。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无赦。

      王伯恭震惊了,登时许劭附体,针对袁世凯发表了一通清朝版月旦评:不以杀伐定国,就以杀伐乱世。

      袁世凯见王伯恭对他有了成见,愈发不想读书,找到张家一个亲戚,和他打赌比食量,输者给钱。

      袁世凯一口气吃了十个馒头、二十个鸡蛋。对方认输,但不愿付钱。大头不依,硬逼他吃了等量的食物,结果导致其大病一场。

      袁世凯还觉得不过瘾,索性唆使张亮基的儿子偷了家里的钱一起去嫖娼。

      张亮基发现后,把袁世凯赶回了南京。这倒正合他意,早就待得不耐烦了。

      秦淮河、莫愁湖,这些酸腐文人们欢天喜地期期艾艾的场所袁世凯一般都是拉帮结伙骑马闲逛的,偶有所感也不拘韵律,写些豪气四溢的打油诗: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

      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销屯兵来。

      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