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章 (第2/3页)

口角,其父兄出面替他们转圜,也是情理之常”。

      百炼钢就这么化为了绕指柔。

      为了回护大头,在向总理衙门报告谈判进展时,李鸿章故意略去袁世凯的名字不提。

      袁保龄得知后,给袁世凯去信说:“伊藤此次极力想扳倒你,尚赖合肥相国(李鸿章是合肥人)持正,颇费口舌,此节甚是可感。”

      可感却也可悲。明明是竹添惹的祸,伊藤却一口咬定责任在袁世凯。只是当《天津条约》都签字画押了,方在宴会里私下表态,说自己也认为竹添不对,回国后将另择妥当人选担任驻朝公使。

      李鸿章评曰:貌似平和,内甚狡黠。

      对于这样一个看上去基本平等的条约,梁启超打了个比方:就好像我一直有个仆人,却忽然与客人约定说,我和你都不能随便使唤他。谁要想管束他,都必须先请示对方。

      的确,日本虽没得到什么,中国却失去了既有的权利。

      无间道

      见清廷的大腿抱不住了,李熙一夜愁,白了头。

      于是,穆麟德跳了出来。

      在这部远比《明成皇后》更为跌宕起伏的史诗大片中,男三号穆麟德一直处于摄像机几乎扫不到照明从来不给光的边角位置,偶尔几个颔首或惊讶的短暂特写,也是为了衬托男一号的英明和反派的凶残。

      直到剧情发展到这场戏,观众才惊呼:原来编剧布下穆麟德这颗棋子可谓用心良苦!

      是的,穆麟德一直在拍《无间道》。他怎么打入中国内部,成了清朝的官员,又怎么运作到朝鲜当海关关长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眼角寒光一闪,跳反了!

      穆麟德找到李熙,拍着胸脯说自己可以在朝、俄之间牵线搭桥,让俄国协助朝鲜独立。

      慌不择路的李熙自然求之不得。

      然而,俄国插手朝鲜事务,引起了日本和英国的严重警惕。

      为了争夺阿富汗,英俄早成剑拔弩张之势。同时,英国担心俄国海军南下,威胁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已抢先一步占领了朝鲜的巨文岛。

      日本更不消说,头顶上笼罩着俄国就像悬着一把铡刀,真要哪天俄国人吞并了朝鲜,铡刀离脖子就不到一寸了。

      于是,已升任日本外相的井上馨约见清廷驻日公使徐承祖,表示日方希望中国加强对朝鲜用人和行政权的控制,罢免穆麟德,并以强势果断之人代替陈树棠。

      李鸿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袁世凯。

      在他的鼎力举荐下,1885年10月,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总办朝鲜交涉通商事务”,加三品道员衔,比陈树棠还多了个“交涉”,成为清廷驻朝鲜的最高负责人。

      这一年,大头年仅二十六岁。

      在袁保龄的催促下,袁世凯销假返津。

      北洋衙门,李鸿章开玩笑道:“如今就像演戏,戏台已搭成,客人已请到,专等你登场了。”

      这大半年,袁世凯是身在老家,心系朝鲜,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

      对李熙长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老想单飞,袁世凯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爹娘不在身边,没教育好。所以,他主张把大院君送回朝鲜,尽到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