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62章 (第1/3页)
梁启超急于要他做出一个慷慨而坚决的承诺。
其实像毕永年这类江湖侠士,远比知识分子重诺,但正因其言必行,反倒不轻易允诺。
见康广仁不爽的表情已经写在脸上,毕永年只好道:“此事我终不敢独力承当,为何不催佛尘(唐才常)进京商量?”
康、梁大喜,连说“好极了”。但又表示想于数日内发动此事,等唐才常恐怕不及。
踌躇片刻,四人来到隔壁房间,找正在病休的谭嗣同商量。
谭认为稍缓时日无妨,如果唐君前来,则更为安妥。
梁启超立刻表示赞成:“毕君沉毅,唐君深挚(深切真挚),可称两雄。”
毕永年知道这是面子上的恭维,连说不敢当。
康有为道:“事已定计,你们加紧调兵遣将吧!”
于是,两封快电飞往湖南,要唐才常火速进京。
秀才造反
9月17日,见杨锐迟迟没有回应,心急如焚的光绪通过林旭带出第二份密诏,并发布上谕,督促康有为速赴上海督办《时务报》。
离京,有助于缓和反对派一点即燃的情绪,也是对康的保护。但之所以会来这么一出,说到底还是康有为作茧自缚。
变法伊始,他便公报私仇,通过宋伯鲁上了道折子,请求将《时务报》由民办改为官办,让梁启超取代汪康年。
光绪让吏部尚书孙家鼐研究宋折,结果康有为给汪康年挖的坑把他自己给坑了。
孙家鼐说:“这确实是一条很好的建议,但需要做一点小小的修正。梁启超在办译书局,工作重要,不容分身,不如改派康有为去督办《时务报》。”
由此可见,开明如孙家鼐这等改良派,亦巴不得将康有为踢出京城。
那么容易便滚也就不叫长素了。
康有为左思右想,想出一条万全之策。在接受任命的同时,给汪康年发去一封电报:奉旨办报,一切依旧。望相助,有为叩。
赖在北京不走了。
可此番为了安抚震怒的慈禧,光绪不得不壮士断腕。
上谕措辞强硬,要康有为即刻离京,不准“迁延观望”。密诏中却说情非得已,苦衷难诉。爱卿保重身体,善自调理,将来共建大业,朕有厚望。
当晚,林旭访康有为不遇,便将上谕留在南海会馆,并附一纸条,嘱康明早切勿外出,有要事相告。
毕永年见林旭神色匆匆,显是出了变故,又打起了退堂鼓。他找到康广仁,说同袁世凯仓促之间彼此交浅,何能行事?还是不能轻易应承康有为的任务。
康广仁怒道:“汝等尽是书生气,平日议论纵横,及至做事,却又拖泥带水!”
毕永年耐心道:“我一命虽微,但也不能糊涂而死。康先生既令我同谋,何不能让我置一词?在下是南方人,初至北军,率领互不相识之兵,十几天内,何能将他们收为心腹,又何能得其死力?而且,我一介贡生(各省学政从府县的秀才中择取成绩优异者保送至国子监读书,相当于缩水版举人),统带此兵,不独兵不服,同军各将也会奇怪。”
康广仁闻言,越发不高兴,冷笑着走出房间。
此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