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2/3页)
年在驻外使馆工作,连老婆都娶的洋妞。后受“庚子五大臣”之首的许景澄赏识,官至驻荷兰公使,于王朝末日前,在袁世凯的授意下电奏隆裕,逼清帝逊位。
虽说陆徵祥在外交总长任上引进西方的管理制度,刮起了一阵科学的新风,但让他当总理,资历和人望还是太浅。
之所以有此动议,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中华民国还没得到世界各国的正式承认,俄国又在策划分裂外蒙,总理这个位置需要一个外交干才,不然连钱都借不到;二、陆徵祥无党无派,刚从国外回来,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容易在临时参议院通过;三、逼宫一事上,陆徵祥帮过自己,是可以争取过来的好同志,必须回报。
果然,其上任没有遭遇任何阻力。
因为在宋教仁的布置下,同盟会把视线放到了不远的将来。
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袁世凯必须在十个月内召开国会,临时政府才能变成正式政府,临时大总统才能变成正式大总统。而届时,所有部门都要洗牌重选,谁占领了国会谁就拥有天下。
因此,战略重心已发生转移的同盟会会员先后从政府辞职,跟着宋教仁造党去了。
本以为可以太平几日,却在陆徵祥组阁时又碰到了麻烦。
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六名候选人被提交到临时参议院。其中,提名担任教育总长的孙毓筠(同盟会籍)遭到同盟会的强烈抵制。
当然你会问:都是革命同志,咋大水冲了龙王庙?
因为同盟会一致认为孙毓筠是个叛徒。
其实人是名门之后,孙家鼐的侄孙。
状元出身的孙家鼐当过帝师,做过工部、礼部、吏部尚书,官至内阁大学士,死后谥“文正”,与曾国藩同。作为文官楷模,能拿的成就都拿到了,还活了八十多岁,死在清朝的前面,可谓完美人生。
进步青年孙毓筠鄙视这样的人生。
他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又回国响应萍浏醴起义,同潜伏在新军第九镇里的革命同志柏文蔚一道谋刺两江总督端方。
结果事泄被捕。
换个人家属铁定准备后事了,但谁叫他叔爷爷是当朝军机大臣呢?
端方立刻给孙家鼐打了封电报确认:“孙毓筠是否属于华族(您的家族)?”
孙家鼐不便公然作保,只好暗示道:“此子顽劣异常,请严加管束。”
巧妙地默认了。
端方心领神会,派人下狱去教孙毓筠:“你在口供里只承认政治革命,莫谈种族革命,如此便能起死回生。”
最后,孙毓筠被判五年监禁,暗地里则在端方的安排下躲到总督衙门的后花园读书。
令人唏嘘的是,另外两个从犯却被判处终生监禁。
这件事情教育我们不要以己度人,官员眼中的意识形态同我们所理解的大相径庭。在官员眼中,这玩意儿即使逻辑上不能自洽,被时代抛弃,遭世人唾弃,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法宝,既能清除异己,又可兜售人情,当真是国之利器,百用百灵。
辛亥后,孙毓筠获释,任江浙联军副秘书长,旋即出任安徽都督。
可惜等他空降过去,才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