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1章 (第2/3页)

女合计三十余人,以二百万元分配,无论如何,可以断言十年后就会有贫穷者。总之,袁公自担任大总统以来,(家财)实际上未曾再增加过一钱,其为国忘家之情,实在不容抹杀。世传袁公有数千万资产,污蔑之言也。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打了一剂强心针,从昏迷中转醒。自知死之将至的他急召“顾命大臣”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和表弟张镇芳到病榻前议事。

      徐世昌最后一个赶到,袁世凯望了他一眼,道:“菊人来得正好,我已经是不中用的人了。”

      徐世昌宽慰道:“总统不必心焦,静养几天自然会好。”

      又道:“总统有话,早点安排出来也好。”

      袁世凯嘴唇轻启,吃力地吐出“约法”两个字来。

      四人意识到这是要讨论总统继承人的问题。但约法有新有旧,按宋教仁主持起草的《临时约法》,总统不能行使职权时副总统接任其职;而按照后来的袁记约法,则规定由现任总统提名三人,写下名单后藏于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取出,在三人中选定一人继位。

      徐世昌正要追问,守在榻旁的袁克定抢答道:“金匮石屋。”

      袁世凯口不能言,只微微动了下头,似乎表示同意。

      然而,袁克定的愿望落空了。几天后,当石屋打开,众人发现名单上的三人分别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

      6月6日上午10时,五十八岁的袁世凯结束了他复杂的一生。临终前,望着窗外的那一小片天空,他仿佛看到父亲袁保中、养父袁保庆,看到吴长庆、李鸿章、丁汝昌、张之洞……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从云端浮现,冲自己微笑。他努力伸出手去,却发现那些脸庞逐渐淡出,化作一道道亮绿色的线条,在模糊中糅到一起,最后消失得杳无踪迹。

      以手指天的袁世凯,最后的遗言是“他害了我”。至于“他”到底是袁克定还是杨度,抑或另有所指,则永远无人知晓了。

      徐世昌考虑的是现实问题。

      总统候选人看似有三个,其实只有一个。

      黎元洪。

      首先,黎胖子是三人里唯一同时满足新旧约法继承条件的,没有争议;其次,军务院既然已经公开拥黎,换个人护国军肯定不答应,南北和平就无法实现;最后,黎元洪人在北京,不啻为北洋手中的政治傀儡,不仅翻不了天,还能为我所用。

      心念及此,徐世昌找到段祺瑞,得到他“与相国意见一致”的保证,拉着张国淦去请黎元洪了。

      次日,国务院通令全国下半旗致哀,学校放假一天,公务员停止宴请一个月。

      两周后,在国务总理段祺瑞的主持下,政府举行公祭,杨度献上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之后,再平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又五日,袁世凯出殡。黎元洪以下文武百官在新华门行礼,目送八十人抬的灵柩远去。

      陆军仪仗队一个团,海军仪仗队一个连,总计两千人组成的队列,在警察开道下,送灵至前门车站。

      袁世凯的丧葬,由政府拨款五十万元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