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风头 (第2/3页)
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外融资的限制。
到后面国家更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可自行举借外债,政府也不能再为窗口公司提供担保,并决定对外债实行全口径管理。这样,新发投这类窗口公司不再拥有原来的特殊地位。
可是长期的过度举债,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再加上大量的高息揽存,账外经营、乱拆借、乱投资等违规经营活动,给新发投埋下了巨大的支付风险,公司财务的天平逐渐失衡。
当新发投逐渐进入还债的高峰期,新发投不得不采用“借新还旧”、“借短还长”、“借高还低”的办法加以应付。然而,其下属一分公司总经理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捕,公司的巨额债务曝光,面临的巨额支付危机。
薛定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任新东省副省长,实际就是专门处理金融问题,这和他当初出任安新时候面临的挑战差不多,都属于救火队员的角色,而且薛定忠之前也没有在地方上从政的经验。所以才相邀坐一坐。
“大原则高层是肯定定了下来,新发投的负债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新东省有些负担也是有心无力,要还钱。只有向中*央伸手要要钱。”
薛定忠有些苦恼的道:
“要是中*央愿意给钱,那也不用我去了,中*央给我的原则是,中*央绝不会为这样违规经营的行为付一分钱,而且还要处理好,可是那些债主都是国内外很有名的金融企业,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外交事件乃至引发国际纠纷,这事真的有些棘手。”
陆政东笑了笑道:
“定忠省长,这些恐怕不是你担心的重点。你在真人面前被说假话,定忠省长你参与治理三角债的,知道欠债的才是大爷,其实怎么对付那些人你心里已经有些谱了,不过就是软硬兼施。最后拿出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罢了……”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才说道:
“定忠省长是想直接让新发投走破产程序吧?这么做的目的是政企分开,‘谁的孩子谁抱走’,改变过去政府替国有金融机构偿还债务的做法,终结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不分的道德风险时代。只是又担心走这样的程序不禁让债主们掀起轩然大波,而且更担心内部有非常大的反对意见吧?”
薛定忠一听不由道:
“知我者,政东也,别人都以为我最担心的是那些国际金融大鳄。我也认为,尽管破产是合法、合情、合理的,你也不能随便破产,不要破出甜头来,大家都搞破产也不行。各个债权银行不要逼债,你逼急了。那我也就急,干脆就直接破产,如果大家坐下来按照国际惯例谈一谈,采取一些办法,这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方面我是有一些想法的,只有政东你一语就道出了我最担忧的地方。”
陆政东点点头道:
“新发投所欠外债金额巨大,债权人涉及范围广,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又牵涉到不少有所争议之处,新发投问题注定会在在国际金融界掀起轩然大波。
新发投这个在境内外具有众多债务的金融机构破产后,对国家主权债务的评级和国内企业的国际信誉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和国内企业在海外融资产生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等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
陆政东很清楚,对于新东省而言,负面影响肯定更是巨大,所以新东省方面肯定是很反对新发投破产的,对于薛定忠这个相当于钦差大臣的角色估计会排斥。
“在过去的时间里地方政府在行为方式上确实有干预金融业的情况发生,但中*央政府已经坚定不移地实行政企分开,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重组,对重组无效的实行破产显然是项重大改革。破产要是破出甜头来,那以后这类事情肯定是层出不穷,国外投资者仍然持着国家将会对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全责的想法。与此同时,中国部分企业也利用这形势误导外国投资者。但要是新发投破产,则预示着一种过去被混淆了的、实际已成了一种泡沫信用的窗口公司信用的破灭,这将促使借贷双方真正按照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这是国家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里程碑。它向全世界发出一个信息,政府不会为一个金融企业还债,如果这个债务不是由各级政府所担保的话。这就是说,外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这些金融企业进行贷款时,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审慎从事,这种做法坚持了金融改革的原则,符合国际惯例.今后外国投资者需重新评价对华投资或贷款的风险,而如果继续维持,国家那要付出多少代价?那绝对是后患无穷,中*央决心严厉处置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致力于金融改革,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防范源于国内的金融风险。所以按照通行的规则办,这是大局,这是原则……”
薛定忠点点头:
“政东提真是看得太透彻,要是其他人也向政东这样明白,事情就好办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