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卷 回头遥望乡关处 46 鏖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卷 回头遥望乡关处 46 鏖战 (第3/3页)

过去,直接攻击敌人的后阵,扰乱之,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他转头望了望东边的山丘。

    发生在那里的小规模争抢战,渐至尾声。潘诚大约看着胜利在望,对抢夺高地的兴趣变得不是太大,没有再往那里派遣援兵。借助工事、居高临下的优势,海东的士卒们牢牢地防守住了阵地。

    关世容的幕僚提出建议:“我军的骑兵,隐藏在河边,至今未动。既然要迂回到敌人的后阵,干脆就调他们去吧。”

    “主公说过,非到万不得已,奇兵不可动、预备队不可动。我军如今形势虽险,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骑兵,不能动。”

    关世容抽出短剑,探出望楼。望楼下,整整齐齐列了两排军官,都是主力中军的将校。他用短剑点了几个人,命令道:“尔等即带本部,绕向东行,从山丘之后,潜行迂回向敌军的后阵。本将亲为尔等擂鼓助威,鼓声停,敌阵要乱!”

    那几人慨然应诺,按刀而去。

    关世容擂响战鼓,前阵的盾牌手精神为之一振。将者,三军之胆。勇猛骁悍的将军,才能带的出能征善战的士卒。遍数邓舍麾下,猛将如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关世容尽管不以武勇出众,胆略也还是有的。

    数百人的迂回部队,迅速集结,长刀出鞘,枪戈明亮,杀气腾腾地径往潘诚的近万主力大军奔去。

    ……

    数万的军队,杀气腾腾的汹涌着浪潮,试图要将惠和城彻底淹没。城上城下的士卒们,互相杀红了眼。

    世家宝有兵多将足的优势,对准城墙的薄弱处,前赴后继,不时有士卒惨叫着从云梯上掉下来,有的已经阵亡,有的摔死,有的没摔死,辗转呻吟。后继者踩着他们的尸体、身体,好似麻木、毫无知觉似的,又如同扑火的飞蛾,时刻不停地冲击着城头的防线。

    世家宝的主攻方向,是城南一线。城南角,又更为他主攻中的主攻,承受的火力最为猛烈。不到一个时辰,连着破裂、塌陷了三处地方。李邺连着派过去了两支预备队,就像填入无底洞里了似的,转眼间,就消耗殆尽。

    李邺往城内墙角处望了眼,他在那儿安排的有最后的杀手锏,会用在最危急的时刻。可是,现在还不够危急,没到最好的时候。他收回目光,保持冷静不动的神色,接着观察敌人的阵营,感受敌人攻击的力度。

    南城墙第三次告急。

    他头也不回,说道:“刀!”

    “刀”,是他给预备队起的代号,象征他们救急救火,凡所到处,如刀一样,无坚不摧,无往不克。每当他说出这个字,都会有一个预备队的军官挺身而出,带领部下,驰援最危险的地方。

    可是这一次,却没有人回应他的命令。

    “将军,预备队三百四十人,阵亡二百八十。十夫长以上,尽数战死。没有一个军官了。”

    李邺神色不变,伸出左手:“刀!”

    预备队六十人,从左而右,一个接一个地应道:“刀!”短促而快,争先恐后,人人踊跃,争抢着要做突击救援的先锋。

    李邺丢下长枪,拔刀出鞘,回首高呼:“刀!”

    众士卒齐声而应:“刀!”

    “你们是什么?”

    六十柄长刀同时出鞘,众人一起暴喝:“吾辈为刀!”从开战至今,李邺没动过一步,不动如山。此时,他终于离开了他一直站立的位置,侵略如火。他没有重新任命带队的军官,而是与六十个预备队的士卒一起,一往无前地冲向了城南角。

    ——

    1,将近一米长的箭杆、破甲箭。

    箭杆的长度,有六十多厘米的,有七十多厘米的,有八十多厘米的。

    元军所带两种的箭矢,具体装备的比例不太清楚。

    唐朝时的比例是这样的:每个士兵携带三十六支箭矢,三十支透甲箭,四支生鈊箭和两支长垛箭。

    所谓破甲,并不是真的就能每一箭都可破甲,与箭矢、弓的材质,以及射手的力气、箭术都有关系。

    史上有名的神射手,春秋时的养由基可以一箭破七层厚的铠甲片,唐朝的薛仁贵,可以一箭射透五层铁铠甲片。《列女传》里有一个故事,说晋平公命工匠制弓,三年乃成,却射不透一层甲。晋平公大怒,要杀了工匠。工匠的妻子求见他,教了射之道。按照她的指点,晋平公再射,果然一箭穿透了七层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