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41 静室 (第2/3页)
国,救孔子脱出陈、蔡之厄;子贡之言诗,‘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之从政,‘常相鲁、卫’;子贡之理财,‘家累千金’。以至‘结驷连骑,束帛之币,收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人们都认为孔门七十二贤,颜回最贤,但是从哲却独以为子贡才是当之无愧的‘十哲’之首。何也?当春秋乱时,诸国纷争,颜回之贤,无利百姓。而子贡之贤,‘合乎时宜’,用之则国兴民富,不用则国亡民穷。
“壮哉!岂不诚大丈夫哉!”
朱元璋微微动容,双手合在一起,说道:“这样的人,确实可以称之为‘大丈夫’!”
通过与方希哲的书信来往,方从哲对朱元璋的脾气、性格、喜好都早已有所了解。和张士诚的优待士人以求名誉不同,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务实派”。凡是被他重用的臣子,大部分都是实干家,用方从哲的话来说,也可以讲这些人都是“识时务”的俊杰。故此,借朱元璋的此问,方从哲表面上是在讲述本人的志向,其实却是在委婉地投朱元璋之所好。
也因此,他这回对子贡的解释,就和他上次出使松江时大为不同。
出使别国,首要的一个前提,不能让别国的主君讨厌你。
像是三国时,蜀中张松出使许昌,因其面貌丑陋,曹操见到后,“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首先看到这个人就不想和他说话,那就坏菜了,还出使什么?果然,接着又因“闻言语冲撞”,曹操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不用多说,张松的出使任务肯定是完成不了了,白跑一趟。
方从哲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他本就人物俊朗,言语又故意投人所好,不管他的任务能否完成,至少有一条现在已可保证,他已经略微得到了些许朱元璋的好感。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应该不会受到太多为难。
“尊使几天前就来了,却因我公务繁忙,所以拖延到今夜才能相见。还请尊使不要见责。”
“从哲这次来,不但是为了我家主公,更也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多等几天,并不算什么。”
“更也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
“在前宋崖山之沉,蒙元入主中原,乱我中华已久。幸有我皇龙兴於颍上,刘太保起兵从河南,继而明公由濠州发起,我家主公转战在辽东,诚可谓‘首倡之功,全在我宋’。宇内的豪杰因此而纷纷影从,南北的英雄无不趋之如骛。人心振奋,min意鼎沸,皆欲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熊熊烈火,其实发自幼苗,时至今日,早已成燎原之势。
“从哲这次前来金陵,求见明公,虽然是奉我主之命,但实际上,更也是为顺应民心。所以,从哲说,我更也是为了天下的百姓而来。”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尊使言之甚是。……,尊使不辞千里,来我金陵,路上劳苦。还是在很多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山东。当时刚刚水患过后,白骨遍野。久闻燕王英才盖世,不知如今的山东风土如何?”
“山东,春秋齐鲁之地,古为青州。山有岱宗之雄,秦汉以下封禅的所在。水有黄河之险,方今足以闭塞以独步中原。‘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运河沟通南北,通衢相接东西。地广数千里,人烟繁茂。自我主执政以来,轻徭薄赋,百姓乐服。”
“山东人物如何?”
“孔、孟故里,民俗朴实。出乎北地,拔乎中原,礼仪之邦。”
“尊使刚才说,子贡‘合乎时宜’,因此可称最贤。现今也是如春秋、战国一样的乱世,立身乱世之中,而却讲究‘礼仪’?这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了呢?”
“礼者,君之大柄;仪者,使上下有序。礼仪之邦,诚而且信。用礼仪治国,百姓会安居乐业;用礼仪行诸侯,诸侯会不怀疑。”
“礼仪?诚信?你的解释倒是有趣。”
“我主宽宏诚信,人所共知。请问明公,我家主公的信您也看过了,不知道您对此是怎样以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