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 议定盟约陈饶卖力,十里送行依依不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 议定盟约陈饶卖力,十里送行依依不舍 (第2/3页)

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燕军随时可以南下;同时金陵朱元璋磨刀霍霍,更是雪上加霜。连着好几天,张士诚都没睡好觉了,忧心忡忡。可是其次,李察罕也不是善茬,如与之结盟,何异“前门驱虎、后门引狼”?浙西群臣不是没有提过与李察罕结盟事,那封伯颜就曾提过多次。可每一次都因为张士诚的这种担忧“无疾而终”。

    饶介很坦白,告诉李惟德:“张太尉为人,虽宽仁好士,但却略有些优柔,要想说服他,殊为不易。”并说,“李君既来,也不必着急。议盟是大事,便是太尉有意,也难以仓促说定。且先住上些时日,待我等寻个时机,替君缓缓说之,或能成也。”

    陈基也是一样的意思,他说道:“前番燕贼借粮,我等皆以为不可,而太尉竟允之,终致今日徐、宿之失。前几天,又说起此事,太尉亦颇有懊悔之色。既然懊悔,说明已经后悔。而既然后悔,也许再议与李平章联军事,阻力便不会太大了。……李君远来,道途辛苦。饶公说得对,且不必着急,先歇个三两日。待俺们寻机试试太尉口风,然后再说不迟。”

    李惟德也没办法,从了他们意思,暂且住下,只日日打探。如此又过了两天,见还是没有动静,忍不住,再去见了饶介。

    饶介很为难,说道:“昨天下午,太尉邀俺下棋。棋局中,俺借机提了提此事。太尉只是笑,却一言不发。他究竟是何意思,俺却也拿捏不准。”

    “这般如何是好?”

    “李君不必焦躁。这两天,俺见了不少同僚,并问过许多本地名士的意思,十个里边倒有八九个都是赞同结盟的。便如韩谦、钱辅等,对此也都是大力支持。舆论如此、人心所向,也许再等上两三天,会有一个转变。”

    “只好如此。”

    ……

    饶介、陈基等人为何这么卖力帮忙?

    须知,他们忠的是“蒙元朝廷”,却不是张士诚。士诚固然待其甚厚,可若非因为降了蒙元,怕是再下功夫也请不来他们出山任官的。

    张士诚“阴持两端”的心思,远在千里外的李察罕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是士诚身边的亲近人,又岂会看不明白?

    只是无奈,浙西兵权悉在士诚之手,他们只是文臣,没有办法改变士诚的想法。但如果与李察罕结盟,借此将李察罕的部队引来,“强宾压主”,这张士诚还能“阴持两端”么?只有忠心耿耿保“大元”了。

    故此,他们对此事十分卖力。如能事成,想来定能“青史留名、留芳后世”。

    ……

    又过了两日,还是没有动静。

    李惟德又来拜见饶介,陈基刚好也在。

    “李君来的正好。”

    “怎么?莫不是两位先生已说动了太尉?”

    陈基摇摇头,说道:“这倒不是。……,昨日接到军报,说李平章已解围曹州,燕贼赵过部望风而遁。借此机会,封伯颜上书太尉,再一次正式提出:请与李平章联军,共剿燕、吴两贼。”

    “太尉怎么说?”

    “太尉没有发表意见,但却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远水解不了近渴。”

    李惟德呆了一呆,不解其意,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是觉得俺们离浙西太远么?”

    “当然不是。李平章已屯重兵在河南、又临益都于曹州,距我浙西不过一两百里路程。朝发夕至。怎可说远?”

    “那是何意?”

    陈基与饶介对视一眼,饶介接口说道:“俺们猜测,太尉之意实在徐、宿。何为‘远水’?何为‘近渴’?若以李平章为‘远水’;则‘近渴’为何?……,吾以为,太尉非为别意,定是指徐、宿二州!”

    “也就是说?”

    “太尉的意思应该是:如果李平章肯帮忙克复徐、宿,则结盟之事就可以答应。”

    “原来如此!”

    李惟德闻言大喜,说道:“实不相瞒,俺临来前,平章大人特别交代,说‘以黄河为誓、用泰山为盟,愿与太尉约:两家并力攻燕。若太尉同意,则当事成之后,以黄河为界,山东归我,徐、宿归太尉’。并且,事成后,愿再借精兵万人与太尉,再共取金陵,以消浙西枕侧之患。”

    这番话,因是察罕帖木儿的底线,所以李惟德之前不曾与饶介、陈基等人讲过。他们却是不知。此时闻言,饶介说道:“噢?李平章果然是如此说的么?”

    “千真万确,半点不假!”

    “若真是如此,那结盟之事,……。”饶介看向陈基,猛地拍了下大腿,摊开双手,叫道,“……,已经成了呀!”

    陈基亦喜形于色,埋怨李惟德,说道:“李平章既有此话,李君缘何不早告诉俺们?若是早说,事情早就办妥!又何须等到现在?”

    “非是在下不说。只因不知太尉心意,怕说得早了,反倒不利成事。”——如果过早地亮出底牌,说不定张士诚因见“有利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