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3/3页)
故事的,她的故事跟桑霞有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此桑霞非彼桑霞,她并非和朱玉琼有血缘关系,但是她的确和桑霞有渊源——她们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此桑霞——她的本名叫叶荔红,她和桑霞是在从美国回新加坡的船上碰到的。那时候卢沟桥事变刚刚爆发,桑霞第二次回国便在广州参加了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她组织了十多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军。正是她告诉叶荔红,共产主义是最人道的,最合理的,也是最有诗意的主义,所以它应该是全人类最终极的理想。
叶荔红永远忘不了桑霞初次给她讲述共产主义时的神情,那张脸是那么神采飞扬,那双眼是那么明亮炽热。
桑霞第三次回中国的时候,多了一个伙伴,就是叶荔红,也是那次回国,她介绍了叶荔红入党。本来叶荔红打算留下来,到海南岛苏区或者留在广州搞地下工作。不过七七事变爆发了,组织派叶荔红回到吉隆坡,协助桑霞一块儿募捐和组织学生宣传抗日,而桑霞被派到了上海。
今年五月,在桑霞被派回上海之前,发生了意外,她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死在了船上。死的时候,叶荔红陪在她身边。
所以叶荔红现在做的工作,本来是桑霞的。那一封桑霞父亲写给朱玉琼的信,原本也是桑霞请父亲写的。桑霞闭眼之前,把那封信交给了叶荔红,说她姑姑家在法租界,活动比较自由。另外,躲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利于自身掩护。
从那以后,叶荔红就变成了桑霞。她要替桑霞活完接下来的半生。当然,她本人也很喜欢桑霞这个名字。她固执地认为,这个名字的主人是永远和青春、和美好密不可分了。
现在,桑霞成了“霞光生鲜果品批发行”的老板娘,明天批发行就要开张了。贺晓辉看着她,表情很郑重,很严肃,“桑霞同志,你来剪彩。”尽管他已经叫过她许多次桑霞,但是今天感觉很不一样,那感觉更多了几分敬意,几分寄托。
桑霞捧出一捧荔枝,轻轻放进旁边的竹筐。再捧出一捧荔枝,她有点不安地看着贺晓辉。
贺晓辉干脆端起筐子,把荔枝一点点往竹筐里倾倒。一个沉重的胶皮袋被倒了出来,桑霞把袋子拿起来,找到了封口。贺晓辉将手里的刀放在她手中,她划开封口,从里面滚落出若干药瓶药盒。贺晓辉拿起两个瓶子,看了一下,都是磺胺类的药,主用来消炎的。还没有找到麻醉剂。他们开始辨别其他筐子的盖子。
安装在墙上的电话响了。贺晓辉向电话走去,打趣说不会是订货的零售商吧,那也太快了。他拿起话筒:“喂?”听出是王沐天的声音,王沐天要找桑霞,他看着桑霞,说:“桑霞不在。你有什么事,跟我说,我可以转告她。”王沐天好像只愿意亲自告诉桑霞,便挂断了电话。
桑霞有些奇怪:“我跟阿沐说过,紧急情况下可以打这个电话找我,会不会出什么意外了?”
“在没有教会他联络暗语之前,不能让他用这个电话。”贺晓辉警告说,“就怕他在电话上说跟我们组织有关的事。这个地方我们会长期使用,以后就是主要的联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