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4 3.2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44 3.22 (第3/3页)

安比之前好上不少。城内捕快四处巡视,见有那闹事之人,毫不手软,见之就抓。短短几日工夫,周全就往西山送了十几人。

    这些闹事者都胆敢在街上寻衅,哪会那么服帖?开始他们还反抗来着,当然不是对捕快动手,他们还没这个胆子,只是消极抵抗。衙役让他们开荒地,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他们才不干。

    他们以为这么做就能让知县低头?真要这样,那季宣和就成笑话了。不服?那就先饿个几顿,等见到个窝头都眼冒绿光的时候,看他们还服不服。如此一来,闹事者都消停了,饿肚子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不就开一亩荒地吗,还能难倒他们不成?

    不光是这些闹事之人,他们的家人也四处托关系上下打点,就指着能将人给放了。

    这次周全是铁了心,半点情面不讲。与衙役关系不错的,之前就收到了通知,让他们收收心,不要闹事。明知道还犯的,怪得了谁?至于其他人,那就更不在周全优待的名单中,自是该如何就如何。

    闹事者的家人看没法子,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锄头一鉄楸的在西山开荒地。

    有了前车之鉴,接下来还敢顶风作案的真没几个。

    “大人,抓到一个小偷,也往西山送吗?”周全扭着一人进了县衙大堂,神色略带兴奋。他这几天抓人抓上了瘾,荒地开的越多,他们能分到的银子也越多。皂隶的俸禄很低,周全作为总捕头,俸禄也高不到哪去。他要照顾一大家子人,就算偶尔有些油水可捞,手头也一样不宽裕。

    “偷了什么?偷窃不比闹事,需按律办事。”季宣和看着眼前的小偷,年纪不大,面色泛黄,一看就是家贫之人。同情归同情,他却不会心软。

    “偷窃没有成功,当场抓获。王威,把证人和受害人都带上来。”周全早有准备,之前抓闹事之人也是走这一套程序。

    季宣和怕衙役们胡来,就算只是抓寻常寻衅闹事之人,也定了规矩。之后还派蒋青齐山去打听,他可不想好心办坏事,那样就是他的罪过了。

    将事情来龙去脉全部弄清楚,确定属实之后,季宣和低头思索,偷窃没有成功,这种案子可小可大,最后他下了决定,看其情节较轻,服刑改为劳动改造,也就是去西山开荒地。

    季宣和说的开荒地,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需要他们精耕细作,那样花的时间就太长了,犯事之人怨气太大对他没什么好处,其间的分寸必须拿捏妥当。

    有了这个开头,季宣和便想起牢房里的犯人。他翻开案卷,将一些情节轻的犯人提出来,一并送到西山,带上脚镣,派衙役看着,等刑期满了再准时放人,省的他们在牢房里白吃白住。

    至于那些重刑犯,季宣和没有动,他怕一个没看好,让他们跑了,甚或暴起伤人,这就有违他的初衷。

    因着这些荒地开出来后是作为县衙公产,劳力的每日口粮本该从公帐上出,季宣和不欲留人把柄,就自己先垫付了,等粮食收上来之后再从中扣除。

    季宣和不是无偿提供,以后是要县衙还的,负责此事的周全便没有大方行事,伙食比牢房的要好上一些,但也仅此罢了,想要敞开肚子吃那是不可能的。

    又一日,周全带了一堆人进衙门。

    季宣和眼含疑惑,经过周全解释,他才弄清楚状况,这回他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你道为何?周全身后那一堆衣衫褴褛之人,有些是城内的乞丐,有些则是家里三餐无以为继,本欲进城碰碰运气,无人雇佣估计不是沦为乞丐,就是自卖自身。

    现在好了,听说县衙在抓人开荒地,还供应饭食,他们干脆装作闹事,被周全带人给抓了。

    季宣和让人将他们送去西山,考虑着之后该如何行事。这样的事也许不会是第一桩,季宣和准备想想法子,免得其他人也和这批人一样的打算。

    季宣和想了想,最后决定出钱雇佣他们干活。他不是冤大头,除了供应三餐,工钱开得很少,有点家底的百姓都不会愿意干,季宣和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要是工钱开高了,人都往西山涌,这就有些不像话了。

    想要去西山开荒的乞丐都来自城西,城东的一个都没有。季宣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城内所有能下地的乞丐都弄到了西山,城东的更是重点照顾,未免城东的乞丐闹事,他让周全将人打散,吃住都在西山。

    西林县城一下子变得清静许多。

    “唉,你说知县大人怎么想的?他这么一动作,弄得我们生意都差了。”人牙子脸带愁容,他就没见过这样的官员。

    “去远一点的村子,一样能买到人。现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咱们西林县不是附近最穷的县,却也没好到哪去,卖儿卖女的每年都有不少,你有这个工夫抱怨,还不如去村里走走。”

    “你说得也是,只是得跑断腿了,往年坐等上门都有不少生意,今年看来是不成了,人都奔着西山开荒地去了,哪还会光顾我们这?”

    “成了,有口饭吃,谁愿意卖身为奴?咱们干这一行的,什么样的没见过?奴婢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没点运气,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

    西山原本没什么人光顾,如今却是人影幢幢,不少人在山脚下一大片荒地中忙碌。西山离县城并不远,还能有荒地存在,那是因为这些荒地土质不好,即使开出来也是下等田地,只零星一些能称得上是中等田地,这样的荒地自是没人看得上。

    西林县人少地多,境内荒地不少,照理百姓日子应该比较好过才对。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开荒地也是要交银子的,荒地开出来之后收成如何,谁都不能确定。因此没有点魄力的百姓,都不敢冒险,生怕好不容易积攒的银子打了水漂,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不要因此就瞧不起他们,没准这么想的人也和他们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不信?现代那么多工人,那么多农民,一代代还不都是这么一成不变的过日子。就算上了大学,那又如何?安安分分做个白领,温饱是解决了,想要过好却未必。

    这和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就看一个人有没有野心,有没有这份胆量,八十年代最先富起来的多数人可不就缘于此?

    季宣和不知道他这么做是好是坏,但只要他一天还在任上,他就不会让下面的人将好事变坏事。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这样的事,季宣和不允许在他眼皮子底下滋生。

    西山人烟稀少,住房都是临时建造的茅草房,保暖性并不好。屋内一溜都是通铺,好在给砌了炕,不然晚上太过难熬。除了被捕快抓来的闹事者,其他人倒是人抱怨,能来这里的,有顿饱饭吃就已经非常知足。

    时间匆匆过,闹事者已经被放回家,留下的都是轻刑犯和后来雇佣的百姓。

    季宣和没让他们继续开荒地,当下已临近春耕,刚开出来的荒地要精细打理,种子种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随着荒地越开越多,县丞主簿等下属官员没好意思让季宣和一人垫付银子,每人都拿了一些出来。季宣和当然不会推辞,反正这些钱以后要从县衙公产上扣除,用谁的都一样。

    望着一大片新开垦的荒地,季宣和不得不感叹人多就是力量大。这要是让百姓自己开荒,一个人一年都不一定能开出一亩。

    这些地大多数都是下等地,又是第一个年头,收成自是好不到哪去,光指着田地的出息,估计会令人失望。季宣和决定匀出一部分田地种植牧草,以用来喂养牲畜。

    草原牧民之所以老要搬家轮牧,主要还是野草天生天收,牧民根本没有种植牧草的习惯。要是他们有这份心,就算是粗放型撒种,牲畜也能多养活一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