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画像 (第3/3页)
步。
如今边境的战事已经平了,已经许久没有听到这样急促的脚步声。
“闪开!闪开!”
只见有一个穿着衙役差服的人跑了进来,朝萧元祐等人挥手,示意他们让开,别挡着他的道。
其他人是纷纷避让,辛夷也收回四处打量的目光,看向那满头大汗跑进来的衙差。
“你们怎么回事,让你们退开。”那衙差边跑边擦额头的汗,见辛夷等不让路,顿时大声高喝道。
老文书上前,“陈三,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这是新来的县令大人,容得你在此放肆?”
叫‘陈三’的男子顿时僵硬了下,擦了擦汗,甩了甩手,
“大人,小得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人有大量,不要见怪。”
他大喘气停了下,
“实在是小的有要是禀报,正好大人在此,那小的就在此禀报吧。”
萧元祐仔细的看了看面前的陈三,见他脸色苍白,一身厚厚的官袍这会竟然是湿哒哒的,也没有呆衙差的帽子,凌乱的碎发贴在脸上,看起来狼狈极了。
出事儿了!
萧元祐一瞬间做出了判断,而出事的人……
“大人,今晨有人来报案,当时县丞大人让小的去查探,没想到,竟然在城外十里的地方发现了上一任魏县令一家六口的尸骸……”
萧元祐,“……”
尸骸?
萧元祐皱眉,不是说已经离开和县去往下一个赴任的地方了?
他来之前早就看过和县周边的一切,他知道魏县令下一个赴任的地方是一个比和县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地方。
在那里,只要做上一任,那就铁定会升迁。
没想到这个时候竟然有人挖出他们一家的骸骨。
“什么时候发现的,是如何发现的?”萧元祐蹙眉问道。
“前天早上有农人发现的,今天早上才过来备案。”陈三回道。
萧元祐又问,“尸体如今都在何处?”
提到尸体,陈三仿佛恍惚了一阵,这才道,
“暂时停在衙门的大堂上,大人去看看就知道了。”
萧元祐颔首,“过去吧。”
一行人去了大堂的大厅之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六具尸体。
看起来已经死了有很长时间,奇怪的是,明明一年前离开的魏县令一家,尸体经过这么长时间,竟然没有腐烂。
萧元祐查看的时候,甚至能看到魏县令是被人抹了脖子,从伤口的深浅,形状判断,凶手多半是从背后用刀具对其伤害,下手十分老辣狠厉。
颈部气管和血脉都被切断。
这种情形,应该是被害人在极短时间就毙命,哪怕没有立刻死亡,也失去了呼救能力,不会立刻被人发现。
在萧元祐进去之前,他看了眼辛夷,是不太希望辛夷进去的。
不是说尸体不能看,实在是青丘师门发生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虽面上看起来辛夷的心情是好了,可是萧元祐还是不太想让她在看到尸体。
辛夷却是摇摇头,她道,
“五哥,你曾和我说过,有什么事想不通,就抬头看看天,日光耀耀,天理昭昭,没什么阴暗不能退散。”
不过,辛夷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好像没太阳呢……
才刚进去,辛夷竟然在里头看到一个穿着利落的女捕快……也就是她带着人去将魏县令一家六口的尸体抬回来的。
那女捕快看到辛夷的眼神有些不太好,仿佛觉得她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怎么就上了公堂?
她越是想,越是觉得辛夷不该来这个地方,如此,女捕快的面色就有些不太好,暗沉沉的。
辛夷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脸,自语,“怎么就突然间不再找人喜欢了?”
从前在青丘的时候,无论是师父还是青婆婆都喜欢捏着她的脸感叹,
“这张小脸长得这么招人喜欢呢,都稀罕不够了。”
她骨相好,小时候看着还算天真可爱,可五官长大之后,绝不会是婉约可爱的样子呢?
她的面相适合扮仙风道骨,稚嫩褪去后,就会显得越来越不平易近人。
可她和这个女捕快还是第一次见呢,为何她的敌意如此的明显?
说起来,各地的女学前些年才开始步入正轨,不过到如今还培养不出真正得用的人才。
绝大多数知时事,通经史的女子都出自世家大族,皇帝老爷并没有过多的重用。
毕竟朝堂上的官员已经大多是世家子弟。
而小门小户出来的女子因为眼界有限,就是有那机敏也难以担起重任。
因此如今为止,女官虽多,真正掌权的却是凤毛菱角。
至于如女捕快这样的,在京城更是少见,就是江南一路行来,也嫌少见到。
辛夷更没想到,才刚刚到和县,就发生这样大的事情来。
她慢慢走到魏县令一家的尸体旁边,这会萧元祐已经和仵作一起把尸体都看完了。
有两具尸体已经是面无全非,看不太清楚容貌,辛夷凑近看了看对方的手臂。
忽然间,她轻轻的‘咦’了声。
萧元祐虽然在和人说尸体的事情,但依然密切的注意着辛夷的情况,只要她有个不适,马上冲上去,将她送回家去。
听到她‘咦’了一声,顿时问道,“微微,怎么了?”
辛夷拿出一块帕子,抓起那条手臂,手腕处有一条红线,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真真实实的一条线。
这分明就是用了朝天观的‘长寿符’所发生的事情。
说是说叫‘长寿符。’可实际上,用了这个符,不过两刻钟,人就会死去。
辛夷觉得有些无法理解。
符篆会的人很多,可能用出这样效果的,只有朝天观历代祖师爷积累下来的各种符篆。
这个‘长寿符’,她会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她看的书其实有点多。
微云真人在各本书里都有着重的说过。
她虽然不会画符,没有各路天尊的保佑,可那些符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后遗症,有什么特征是记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