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司农寺的设想】 (第2/3页)
刑泰又说:“‘三叶期’之后的阶段,我称之为‘拔节期’,就像竹子拔节一样,高度增加得非常快速。这个时候,刚好跟‘三叶期’相反,玉米能够抗旱,但怕水太多。今年雨水一般,‘拔节期’不怎么浇水的玉米,反而长势最好;‘拔节期’浇水最多的玉米,直接被涝死了两垄。”
王渊特别满意,夸奖道:“你做得很好。”
刑泰谦虚说:“弟子并不懂农事,只是把物理方法,用在了作物试种上。”
王渊再问:“套种问题呢?”
刑泰讲述道:“套种暂时还看不出问题。现在,我们有玉米、花生、红薯清种田,也有两两套种、三样套种田。目前只发现一个问题,套种之后的田地,必须进行追肥,否则肥力不够就长势不好。”
这个问题并不大,因为即便在后世,除非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否则玉米也是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玉米对化肥的需求并不太强。
刑泰又说:“因为涉及到土地肥力,学生翻阅了大量农书。《齐民要术》便有记载,可用轮种恢复地力,若套种消耗地力太甚,学生打算实验用其他作物轮种。”
王渊自然又是一番勉励。
王渊也是个半桶水,他给出的玉米植株间距,其实还可以稍微密一些。
刑泰如果继续观察实验,就会惊奇的发现,套种有大豆的玉米,产量甚至比清种更高,而且玉米棒子更饱满、玉米粒长得更大颗。
其中涉及到光合作用,玉米、大豆同时种植,可提高太阳辐射能利用率15%到20%。
两种作物种在同一块田,高矮差形成通风走廊,能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光线射到玉米植株的下部,大豆也能形成阳光散射,这种散射光正好是作物需要的,光照质量比不进行散射更好。
因此套种之后,玉米将明显增产,但大豆会略微减产。
此类套种技术,曾在新中国的丘陵、山区非常流行。后来渐渐不搞套种了,是因为精细化程度太高,伺候一亩地所费精力,相当于单独种植好几亩地。如此累死累活,还不如进厂打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