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章 全速驱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19章 全速驱动 (第3/3页)

大利北部、拥有500多名工人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达卡古特”,然后迅速而突然地宣布收购主要设备已经被盟国方面搬空的格玛公司——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最大的雷达制造商。它在最辉煌时期曾拥有最顶尖的机载雷达和潜艇雷达技术,德国战败后,它的主要厂区虽然位于西方盟国占领区,但根据美苏英法在波茨坦会议达成的协议,西方盟国占领区内百分之二的工业设备将作为德国对苏的战争赔偿运往苏联,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此饥劫。尽管如此,匹菲尔公司在945年底提出的收购申请还是遭到盟国占领当局的驳回,理由是格玛公司战争期间为希特勒政权提供战争装备,留存设备仍具备军事用途。

    对格玛公司的收购失败终究无法阻止匹菲尔企业的继续扩张,由于战争结束而造成的工业品供需减少、资金紧缩的大环境下,能挥舞大把现钞的简直就是帝。作为在瑞士立足了二多年、信誉良好且从未受到外界质疑的本地企业匹菲尔,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厄利孔公司的合作候选清单。在对话谈判阶段,除了展示本企业活跃而丰厚的现金流,冯匹菲尔男爵还依靠强大幕后团队的支持,从单纯的铸造企业家变成了目光长远的综合投资者。他的电气研究中心开业时间很短,却已经通过购买方式获得了4项专利,更拥有多名博士级别的研究人员(虽然意大利的电气技术应用在战争期间沦为列强之末,但他们的理论研究仍在欧洲科研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匿名的德国研究员”更是引起了厄利孔公司方面的极大好奇。拖延数日后,当厄利孔公司的谈判代表带着技术人员前往匹菲尔电气研究中心参观时,这里已经摆放了一部“仿制”的fu240型厘米波雷达——战争期间安装在德国夜间战斗机的最先进雷达。

    有资金、有技术、有人员,原本默默无闻的匹菲尔企业终究以独角兽的神圣形象出现在陷入发展困境的厄利孔公司决策者面前,但进入实质『性』协商的并不只有这一家新兴企业。出于对厄利孔这一响亮名号的向往,不少拥有官方背景的实业家都有意『插』足,只不过像匹菲尔这样能愿意忍受“亏本买卖”的就很少了。出于企业控制权的担心,厄利孔方面只愿意出让百分之二的股份,而这部分市值估价仅为2500万瑞士法郎,但他们希望得到高于此的现金以及雷达技术方面的无偿共享。经过数轮协商,匹菲尔以极大的诚意获得了厄利孔决策者们的认同。双方各取所需,厄利孔得到了4200万瑞士法郎的巨额现金投入以及匹菲尔电气研究中心的使用权,作为让步,厄利孔公司除了出让五分之一的股权,更将在协议生效后更名为厄利孔-匹菲尔防务公司。

    *****

    感冒好多了,但长时间码字还是头很晕,暂时保持两更,希望大家见谅。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