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闪光 (第3/3页)
,德军已经将这套系统研发出来并在黑豹坦克上进行了批量测试,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只可惜少量的技术兵器无从改变战争的进程。在如今这个后第三帝国时代,昂贵的红外设备仍在批量制造其主要元部件由远在南美的工厂负责生产,最后运到基地进行组装调试,从而保证了夜战部队的装备供应。
抵近400米的距离之前,四辆雪豹逐渐从行军纵队转变成为彼此交错的战斗横队,它们稍稍减缓了速度像是在向猎物靠近的豹子低调、专注且散发着无形的杀气。营地那边的苏军坦克对死对头的逼近浑然不知,它们连同车载步兵的火力仍用于压制对方进攻部队,坦克炮的攻击目标也从营地右翼转到了左翼。在它们的策应下,又由一批苏军步兵从营地撤离,只是面对进攻方从左翼发起的压迫式打法,这些苏军士兵的处境显然更加糟糕,他们那仓惶落魄的身影成了对方射手磨砺射术的良好标靶。在哒哒的枪声中,没几个人最终穿过冰原接受己方坦克的庇护。
在完全听不到“长棍”发射声响的情况下林恩在望远镜里看到雪地中腾起了反坦克火箭弹明黄色的尾焰以及寒冷空气中成形、扩散的灰黑烟尘。夜战部队擅长夜战环境,他们所配备的各种武器都尽可能的加装了夜视器材“长棍、,因而成为了第一种实验性装备红外观瞄装置的反坦克火箭筒。它同样以背负式蓄电池为能量来源,红外探照灯位于火箭筒中部上方,红外瞄准器位于左侧也即是射手这一侧,发射扳机也处于同一圈位。
在林恩眼中,如此搭配的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在外观上有些类似于后世的肩扛式防空导弹,看起来有些复杂笨拙重量也较夜视突击步枪超出许多。这一套系统在行军途中需要一分为二,射手携带火箭筒和备用火箭弹,副手携带背负式电源和红外探照灯、瞄准器,两人在30秒之内即可完成简单的组装使用,但从严格意义上它已经不再是“单兵武器”而是必须由两人组操作的装备。
藉由红外线夜视装备的瞄准,火箭弹十分精准地找到了冰原中处于发动状态的苏军坦克,空心装药弹头的爆炸场面有别于普通的炮弹、
手榴弹溅射开来的火星就像是当空绽放的烟花一般,而这也意味着它击中了坦克的某个部位。有了第一枚火箭弹作引,此前在不断向苏军坦克挪动的夜战部队反坦克射手们接连开火,短短十来秒的时间里,林恩看到三枚火箭弹的炫亮尾焰,另外还有几组士兵在向苏军坦克的侧翼迂回。遭到此般极具威胁的攻击,苏军坦克却没有全速后退营地内此起彼伏的枪声让坦克手们觉得仍有同伴在努力抗争,因而他们也迟迟没有将炮弹砸向营地内部林恩的计谋为雪豹的突进赢得了时间。差不多一根烟的功夫,四辆雪豹皆已抵达营地附近。燃烧的营帐提供了一些光亮至少有一量苏军坦克上的乘员发现了对方坦克的存在,它连忙调转炮口抢先开火。从林恩这个位置看去,那发炮弹就落在右侧第一辆雪豹前方不足5米处,它随之停了下来,观察、瞄准、调整,眨眼之间开火了。由于不像是虎式和后期型号的四号坦克那样装有炮口制退器,豹式坦克开火时的炮焰并不强烈,烟尘和声响亦然。
大约四百米的距离上,第一炮略略偏离目标一几乎是擦着苏军坦克的炮塔飞过。只见它原地不动,经过大约缈的沉默,车体猛然一颤,伴随轰然炮响,又一发炮弹带着极高的初速飞向营地那边的苏军坦克。这一次,林恩感觉自己听到了穿甲弹击中钢板的硬脆声音,但理性在同一时间告诉他,此般战场环境和观察距离不可能听到那种相对细微的声响。
目标中弹与否,夜战环境下远距离的观察者是难以直接判别的。在这期间,另外三辆雪豹仍在寻觅理想的攻击位置,而苏军坦克却没有表现出和对手相仿的默契配合,尽管有同伴发现敌情开火紧接着又遭到攻击,它们仍显得后知后觉,等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对手坦克和反坦克步兵的双重威胁之下,苏军坦克算,他们开始倒车了。除了遭到第一辆雪的攻击的,苏军那边还有一辆坦克没有挪动,从它尾部升腾的白烟来看,要么是动力系统出现了损坏,要么是被夜战部队的火箭弹毁伤。林恩难以判定,很显然,这处雪丘的位置优势已经随着战局的演进而逐渐消失了。
视线中的战斗才渐进,林恩便将望远镜交给沃夫鲁姆,自己重新戴上防风眼镜,紧了紧手套,心境踏实地高呼道:“继续前进!”对于顶头上司这狼嚎般的召唤,弗朗茨好奇地看了看沃夫鲁姆,老兵依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收起望远镜,淡定地瞧了瞧这年轻后生,若无其事地拄着滑雪杖,顺着雪坡而下纵情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