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瑞典攻略 (第2/3页)
的贸易线路,同盟国也趁机强行租赁了被挡在封锁线外的瑞典船只。与此同时,急需瑞典生产的滚珠和轴承的英国不惜冒险派出运输机,飞越德国占领区到瑞典空运这些重要的军工物资。从交战的另一方来看,盟国在这一时期也充分认识到瑞典铁矿石对德国战争经济的重要xìng,多次筹划切断或削减这种供应。随着凹40年6月挪威战事的结束和西线战事的吃紧,盟国已无力干预北欧事务,瑞典已全面落入德国的控制之下,此时盟国对瑞典的处境是体谅的。就连一贯强势的丘吉尔在同后来出任瑞典驻英国大使的博赫曼会谈时也表示,英国不希望再有一个德国人的牺牲品,英国所要求的一切便是:瑞典在一旦遭到袭击时能够捍卫自己,不再作出任何不必要的让步,而且能够尽快撤消那些已经作出的让步。
不过,地理位置和政府立场并不足以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瑞典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xìng和相对中立xìng,拥有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强大的海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它的军事工业非常发达,许多著名的武器都产自瑞典。早在德国准备入侵挪威的时候,就有海军将领提出,与其冒险从海上迂回登陆挪威,不如先攻击瑞典,然后从陆路向北推进,但一贯喜欢冒险的德国元首也不愿招惹这个北欧第一号军事强国。
于是德国向瑞典下达指令:“只有倾向于德国的中立才是保证不被侵犯的唯一道路。…,德国同意有条件地尊重瑞典的中立地位,条件之一就是瑞典不可削减对德国的铁矿石出口。
西线战役结束后,瑞典向德国妥协,同意德国经由瑞典境内向挪威运送军事物资,并同意德**队在境内通过,但在这段日子里,瑞典的军队扩编了一倍,达到50万人,武器装备为从前的3倍,并加强了机动化部队。瑞典建立起自己的潜艇和鱼雷艇部队,飞机总数翻了一番,并且服役的大部分都是新制造出来的高xìng能战斗机。当德国在库尔斯克的坦克决战中失利后,瑞典终于决定不再替德国运输物资和士兵,在此之前他们共运送了214万名德军士兵和10万节车皮的物资到前线。
当战争形势发生转折后,盟国也加大了对瑞典的压力,对瑞典威胁最大的现在是盟国而不是德国。为了适应形势,瑞典逐步取消了对德国的让步,开始向盟国靠拢。对此,德国元首虽然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此时他已是自顾不暇,没有力量再去干涉中立国的事务了。
当1943年夏天瑞典通知德国过境运输必须停止时,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态的发展,因为此时他还有其他许多更重要的问题,比如盟军入侵意大利,墨索里尼倒台,对法国的压力不断增大——所有这些结合起来,迫使德国从挪威撤出军队前往法国而不是在北欧开辟新战线。
就这样,依靠在战争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妥协政策,瑞典博取了交战双方中优势者对中立的认可和维持,而处于劣势者或者出于理解,或者出于无奈,眼睁睁地看着瑞典为敌方服务却无力干涉。
总体来说,瑞典的中立除经济活动外无可指责。它为盟国情报人员和丹麦、挪威的抵抗组织提供了活动方便,还接收了绝大多数丹麦犹太人前来避难。瑞典红十字会在战争期间为欧洲难民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瑞典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优质铁矿砂(可以生产出高级合金钢)对德国的国防生产尤其重要。最后,瑞典民族崇尚平等、合作,追求人xìng和人权的完美。在fù女参政问题上,1921年瑞典fù女获得了投票权。政府与各党派对fù女参政问题长期保持沉默……
此次亲赴瑞典,除了投资合作矿产和冶金行业,林恩一行人还有着更大的野心,也就是借助瑞典的技术力量恢复并提升帝国的军事力量。
战争期间瑞典政府的态度已是无比鲜明,因此,战后他们更不可能像芬兰人那样秘密地与第三帝国的残党们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一切仍只能以非常规的手段进行。
经过对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林恩和大本营的高级参谋同僚们在关键部分取得了共识,在瑞典的主线行动将围绕三个关键企业,机构展开:诺贝尔物理研究所、博福斯公司、瑞典飞机股份公司(简称萨博公司)。
瑞典虽然还未开展核武器研究,未来也不会有决心和能力研制原子弹,但得益于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发明者瑞典人诺贝尔留下的宝贵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战争期间这个北欧之国相对宽松稳定的政治氛围,在战争结束时,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诺贝尔物理研究所拥有一批欧洲乃至世界最顶尖的粒子物理学者以及精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