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二十七 标点符号大革命(上) (第3/3页)
事情,天子和臣属当然应该去做,如果出了问题……
那是天意啊!
完美的甩锅。
完美的大义名分。
实在是太特么完美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让儒家学说融入谶纬之学从而神学化,对于统治都是有好处的,可以提供便利的。
郭某人玩起这一套来也很6,所以他暂时没有想要改变的想法。
但是另一件事情就不得不让他在意了。
白虎观会议让五经十四家法官方化正统化合法化,胜出的十四家学说各自传扬各自的断句之法,在帝国最高权力场内角逐。
所以断句之权,是士人们赖以为生的根本权力,是决定一家学说走向的根基。
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如何断句,就会如何解读一句经典。
如何解读,就会决定一家宗派的学术思想。
学术思想如何,又会决定学术宗派产生的官员的具体思想和做事方法。
所谓文化垄断,垄断的不是知识,而是断句。
他们只认这种断句方法,其他的都不认,你想自学都没有办法。
所以郭某人非常清楚,若要彻底铲除士人们的文化垄断,就要把断句之权从他们手里收回,全部掌握到中央,由中央统一进行断句,并且刊行天下,统一思想和认知。
汉灵帝让蔡邕等人刻熹平石经,恐怕就有如此想法。
或许是想着多少打破一些十四家法垄断解释权的局面,亦或只是为了朝廷的方便,想要有一个标准。
当时的借口是诸多家法因为古今文字的发音、字形的不同而出现争议,同一本经典除了断句不同,也会出现不同字的情况,所以要蔡邕深入研究,进行统一。
后来蔡邕告诉郭鹏,最开始,蔡邕是怀着结束当时日渐激烈的今古文之争的想法进行工作的。
可惜,参与到这个工作当中的郭某人就当时的经历可以作证,熹平石经没有起到该起到的作用。
蔡邕自己也承认了,他实在是扛不住那些学派的压力。
用谁的不用谁的都会得罪人,他的身份和地位并不太高,没有天下宗师的压迫感。
于是他不得不做了一些和稀泥的举动,保留了各家家法之间不同的异字,让熹平石经的意义没有那么深远。
之后,直到唐高宗时期孔颖达等人主编的《五经正义》正式颁布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之后,才算是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家法之争。
而郭某人要做的,就不仅仅是统一异字了,还要就根本的断句问题进行统一。
用他的独断和偏见,让加强版《五经正义》提前问世。
打破十四家法的垄断,统一官方学术标准,将之运用于未来的科举。
进一步由学在私塾演变为学在中央,中央出面建设学校统一教育,把施教权从士族手里夺回来,散布天下。
而可以对此进行绝杀的,不是造纸术,不是印刷术,而是那小小的不起眼的标点符号。
造纸术和印刷术可以加快这一历史进程,但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就是标点符号。
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是标点符号的辅助者。
在现在的郭某人的手里,真正的大招,就是那最不起眼的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