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节 爱心午餐计划! (第2/3页)
机来到黔省。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计划好的凯里—西江千户苗寨,但是,今天正好是一个大假期,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旅游的人太多了,人挨人,人紧人。这已经不是旅行了,而是来花钱找受罪了。
队里林光辉提议。走别的路线,反正是来体验苗族风土人情,去别的苗寨也一样,而且更加原始,更加具苗族风土人情。
这个提议得到大家一赞认同。
一行人在凯里休息了一晚后,花钱请了一个向导,在苗寨游览了起来。
导演叫黄平,是一个3、40来岁的中年汉子,黝黑的脸上透露出山里人的纯朴和自然,苗族人非常好客,一路上给大家介绍这里风景和风土人情。
“这里是靖安苗寨,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五座鼓楼、五座花桥、五座侗戏楼,极富侗族建筑物点的建筑物依然保存到现在,何存完好。”黄平介绍道。
一行人跟着黄平游览了苗寨风土人情,在寨子中亨用了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上观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
晚上宿在苗家吊脚楼。
第二,黄平带着一行人去一些偏僻的苗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远处传来读书声。
“这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这是一座小学,去看看。”吴佳说道。
大家点了点头,走了过去。
一行人刚走到校门口,铃声响起,这铃声不是电动铃,而是一种很老式的机械铃,铃钟挂在旗杆上,套了一根绳子,一位老师拉住这根绳子,轻轻摆动,发出清脆有节奏的钟声。
“90年,我读小学的时候也是这种铃声,好怀念。”
“我也是,每天上课就期盼着这铃声响起。”
小小一个铃钟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大家带着一种‘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