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llskw.org
第9章 (第1/3页)
这个不明世事的混账婆娘……
梆子老太继续接待来访者。
前来访问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是男人,偶尔也有女人。他们操着叫梆子老太难得听懂的南方或北方的陌生口语,笑着打开公文包,递上盖着红色印记的介绍信,叙说他们所要了解和调查的对象。梆子老太热情待客,倒水,让烟,然后尽其所知,一一回答,再盖上梆子井大队临时权力机构的印记,送客人上路。
运动在继续,看不出有完结的可能。作为整个“文化大革命”的组成部分,清队,整党,一打三反……梆子老太刚刚把一个新的名词说得顺口,一个陌生的新名词又响亮地提出来了。她渐渐摸出一个规律,大凡一个运动兴起,前来梆子井村找她调查了解情况的人就多起来。她掐指一算,六七十户人家的梆子井,在西安以及本省南北各地,以至在新疆、北京或南方什么地方工作的人,他们所在的大工厂或小机关,都派员光顾过这个隐藏的黄土源下,小河岸边的偏僻角落了。
两位穿着军装的军官走进梆子井来了。
“黄主任很忙,我们打扰您了。”两位军人异口同声地说,态度和蔼,客气,照例先递上介绍信。
“没啥没啥!革命工作嘛!”梆子老太已经习惯于这种礼节性的客套,应对也已自如老练了,“有什么问题,直说吧!”
谈话正式开始了。
“你们村有个叫胡选生的?”
“有。是普选那年生的。”
“这个青年在我们部队服役。”
“噢。”
“这青年参军两年了,表现不错。”军人热情地赞扬梆子井村长大的人民战士,“连里想把他当个苗子培养,我们来考察一下他的社会关系。”
从众多的来访者口中,梆子老太听多了也听惯了梆子井村在外工作的男女们的不测之事,听多了那些人的不幸,反而习惯于听那些不幸的事,倒不习惯于听这稀有的有幸的事了。既然作为苗子培养,不言而喻的是,入党和提干。梆子老太不知该对这样的人怎么说话了。
“胡选生家庭是贫农成分。”她说。
“对。”军人点头说,“父母亲在队里表现怎样?”
“一般。”梆子老太说,“不积极也不反动。”
军人很不放心地问:“没有什么问题吧?”
“大的问题倒没有。”梆子老太叹口气,表示惋惜地说,“他爸他妈的历史……复杂……”
“唔——”两位军人相对一看,脸色专注而严肃起来,显然是没有料到的。
“有人在大字报上揭发,说他爸是个兵痞,卖壮丁,搂一把钱,去了又跑了,回来再卖……听说到过广东,云南……”
“干过什么坏事没?”军人吃惊地问。
“说不清楚。”梆子老太反而平静地说,“他妈的事,更说不清了。有人说,他爸卖壮丁跑到河南,躲到一家地主家扛活,没过十天半月,把财东家的小姐拐带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