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返回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进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六章 进言 (第2/3页)

来彼此相处时那种随意的感觉,许清才正式向赵祯缴旨,详细地向他汇报了此行的经过。最后才把几日前与苏舜钦论及的官学策略提了出来。

    说到正事,赵祯开始深思起来,他示意宫女给许清上了一杯热茶,才说道:“子澄所议确是有理,记得朕登基没多久,就曾给京东东路某州官学赐过学田,只是时过近二十年,朕有些记不清了,把学田作为官学固定的经费来源,这一点很好,只是在各路设立提举学司,有这个必要吗?”

    “陛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何时,人才对国家来说都是最紧要的,在陛下以前,每朝每代都只注重挖掘人才,但在培养人才上力度却不大,陛下如今要在每州每县设立官学,给天下百姓尽可能多的提供会,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光这一样,陛下就足以光耀千秋。”

    赵祯被夸得也快准备让人找块布来了,含笑看着他,等他说下去,许清轻咳一声接着说道:“陛下,正因人才的重要,及难以培养,才更应该引起朝廷足够的重视,地方上官员本身需要理政,能有多少时间过问官学?而且官学过多的和地方官府挂扣在一起,对官学的运转及发展极为不利。只有将他独立出来,直辖于礼部,这样才能为官学营造一个清净的学习空间。”

    不用许清说得太直白,赵祯已经明白了其的弊端,所以他点头表示认可,许清接着说道:“陛下,官学的教也应该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真正为朝廷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来,臣的意思是,规定官学除了经义外,还要传受裕物、治事等科目,比如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统筹等等,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规定生员除经学外,还要任意选学一个以上的副科,这样培养出来的举子,才不至于除了满口之呼者也,别的一样不会,等朝廷选任为官时,对百姓一无益处。”

    赵祯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只要对官府运作稍为有点了解,都知道光靠经义是治理不了地方的,也正因为如此,这次科举改革才从重诗赋改为重策论。但光是科举重策论,那就缺乏了根基性的东西支持,许清提出官学教授格物、治事,正是对这种改革作细致的充实,从上而下,把只重经义诗赋的观念改过来。

    得到赵祯的认可,许清干脆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倒出来,他端茶润了润口,说道:“陛下,我朝重轻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今国家多事,边关战火不休,如此下去,对我大宋极为不利,能定国,武能安邦,无论何时,作为一个国家事实上这两样缺一不可,太祖定国之初,偃武修是对的,但却不应该一程不变地执行这种政策,国家的政策应该根据时势,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切实地确保国家的安宁。

    我大宋经过近百年的偃武修,风可谓是远胜前朝,在学术各领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武事上,却因过久的忽略,萎缩到了难保国家安宁的地方,陛下请放眼朝野,可有一员堪挑大梁的良将,这些年应对辽夏兵事,我朝频频吃亏受屈,除了战略态势确实处于不利位置,朝缺少能征善战的良将,何尝不是重要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产免费看片    偷拍黑料吃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