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夷光之策 (第3/3页)
王之时,你就不会说出那个‘杀’字了。”
范蠡蹙眉,有些不悦地道:“所以……相国大人刚才是在试探在下?”
伍子胥朝王宫的方向拱手,肃然道:“老夫受先王临终托付,身负吴国大业,实在不敢大意,还请范公子见谅。”
范蠡沉沉看着他,半晌,轻呼了一口气,拱手道:“在下明白,多谢相国大人愿意相信在下;在下一定倾尽全力,辅佐相国大人成就千秋霸业。”
“好!”伍子胥欣然点头,“你现在住在何处?”
范蠡如实道:“暂时寄住在文种兄的宅子。”
“老夫在城东有一间宅子空着,这几天让人收拾出来,好让你搬过去居住。”说着,伍子胥又道:“你可有字?”
“有,字少伯。”听到范蠡的回答,伍子胥颔首道:“好,老夫以后就叫你少伯了。”说罢,他忽地又沉沉叹了口气,眉头抑郁难舒。
“相国大人可是有烦恼之事?”面对范蠡的询问,伍子胥叹道:“还不是为了勾践的事,此人不可活于世的道理,老夫懂的,你也懂的,偏偏大王不懂。”
“大王不肯杀越王?”
“大王听信伯嚭小人之言,非要留那勾践一命,任老夫怎么劝都听不进去。”一提到这件事,伍子胥便觉心烦意乱,今早入宫,他又提及此事;这一次,夫差倒是没有明着顶撞,可一直顾左右而言其它,始终不肯正面回答,令他有种无处使力的感觉。
“大王只是一时被小人谗言蒙骗,待得清醒过来,自会明白谁忠谁奸。”面对范蠡的劝慰,伍子胥摇头道:“只怕等大王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范蠡忽地道:“在下听说,入城之前,有越女杀害百夫长逃走?”
听他突然提起此事,伍子胥微微一怔,“不错,怎么了?”
“或许……”范蠡思索道:“相国大人可以考虑在这件事上,做些文章。”
伍子胥被他勾起了兴趣,道:“说下去。”
“越女杀害百夫长逃走一事,往小了说只是一个人的生死,不足一提;可往大了说,那就是吴越两国现状的缩影。越女逃走,是因为她们心里依旧念着旧主,不肯认同吴国的统治;想要越人真心归降,就一定要杀勾践!”
伍子胥若有所思地道:“你要老夫以此为契机,向大王进言?”
“不。”范蠡出人意料地否决,“这确实是一个契机,但不足以打动大王。”
伍子胥被他说得糊涂,“那要如何?”
“一人之力有限,但十人百人,甚至千人万人呢?”范蠡笑意深深地道:“咱们可以借这件事,散播越人好杀,或者越国流民专杀吴国人的流言;这么一来,姑苏百姓必然对越人反感。君为舟,百姓为水;舟只能顺水前行,而不能逆水行之。”
听到此处,伍子胥恍然大悟,抚掌笑道:“好一个少伯,原来你是想借百姓之力给大王施压,不错不错,此计甚妙。”
范蠡谦虚地道:“雕虫小计,让相国大人见笑了。”
“这若是雕虫小计,世间便没有妙计可言了。”伍子胥朗声笑着,看向范蠡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满意与欣赏。
公孙离等人虽然忠心,但有几分聪明与心思,但缺少谋略与远见,远不及范蠡,这般人物都不懂得重用,勾践真是昏聩无能,难怪会亡国。
文府中,文种正焦灼地来回踱步,不时看向门口。在一番长久的等待后,他终于看到了熟悉的人影,急忙迎上去,迫不及待地问道:“如何?”
范蠡微微一笑,“如你我所愿。”
“好!太好了!”文种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落了地,随即又催促范蠡将事情仔细说了一遍,待听完后,他心有余悸地道:“这个伍子胥,果真是一头老狐狸,也就范兄能够应付得了,换作别人,早已被他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我虽成了他的门客,但并未完全取信于他,所以往后还得小心行事,你也要仔细一些,别被他瞧出破绽来。”
“放心,我就是一个商人。”
“笃笃笃。”外头响起叩门声,是府中的下人,“老爷,您上次救回来的那位姑娘醒了。”
“知道了,好生照料,待伤好了之后就让她走吧。”文种随口应了一句,前些日子他去城外办事的时候,在山下捡到一位重伤昏迷的姑娘,他不忍那姑娘就此丧命,就带了回来,安置在后院厢房之中,为她延请大夫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