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罗布泊与太阳坟墓 (第3/3页)
夺者首先发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动‘荡’、‘混’‘乱’之中。一批接一批的外国强盗趁机潜入中国,肆意盗取中国人的文明成果。
英国人斯坦因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时有一条叫做“尼雅”的大河从这里流出。它发源于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尔斯汉村附近的大沙漠,
长约210公里。在出山口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盘旋,形成了一片冲积绿洲,叫做尼雅绿洲。
1900年1月,斯坦因率领探险队来到了尼亚绿洲。这里有一个叫做尼雅巴扎的城市,许多人就在那里生活。
一个名叫伊普拉欣的当地人引起了斯坦因的注意,伊不拉欣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板。
这些书写木板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木简。斯坦因很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是用一种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字——佉卢文书写的。
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
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l~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到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斯坦因认为佉卢文在沙漠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这很可能是沙漠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王国曾经存在的证明。
紧接着斯坦因进入古城遗址,发现了大量用梵文雅语书写的一段段佛经、汉文木简等。
还有陶器、铜镜、金耳饰、铜戒指、铜印、铜镞、带扣、铁器、玻璃、贝器、水晶珠饰、木器、漆器残片和各类织物。
更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靴熨斗、弓箭、木盾、红柳木笔、六弦琴,餐具等,连身临其境的斯坦因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
而且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近2000年前的古代遗物。官署、佛寺、民居、畜厩、窑址、炼炉、果园、桑林、古桥、田畦、渠道、蓄水池、墓地等遗迹,
除此之外,在这些遗迹当中,还保留着几个规整的祭台,据斯坦因回忆,那些祭台就仿佛随时在迎接天神降临一般,
场面十分壮观,有些地方,就连当时现代人的建筑技术也无法达到!
他比别人更了解这些遗迹在考古学上的重要‘性’,这里的一切时间看似停止,曾经住在这里人们就仿佛刚刚离开这里,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通过眼前的景象想象出曾定居在这里的人当时的生活风貌。
斯坦因为这个神奇的发现欣喜若狂,他把所发现的城市遗址命名为“尼雅遗址”。由于食品、用水不足,斯坦因不能尽情地发掘文物,被迫早早结束这次尼雅之行。
但被斯坦因发现过的遗址却没有幸运可言,在离开的同时,斯坦因就已经决定尽快回来大肆掠夺了。
1906年之后,斯坦因真的回来了。他带着5年终不断累计的强烈‘欲’望重返尼雅绿洲。
鉴于前一次准备不足的教训,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带饮水,多招了许多当地人。他在一天里就募集了50人和4个星期的粮食,又增加了些骆驼,浩浩‘荡’‘荡’开进尼雅。
此后又来两次。先后4次来到尼雅,共发现、绘图和记录了遗址41处,而带走文物至今没有清单。
斯坦因把‘精’美的陶器、绚丽的织物、罕见的木雕和还有大量带各种文字的木板文书带回欧洲的同时,
还绘声绘‘色’地向人们描述他在沙漠中发现的冰窖、祭台、仓库、神秘墓‘穴’和神秘祭台等遗迹的情况。人们惊奇地得知,在荒漠的沙海之中,
古代竟然有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尼雅的发现轰动了欧洲,学者们把它称为东方的“庞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