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3/3页)
须要把贝德贝格尔结合到小说的情节中,把他的人生轨迹作为小说的时间坐标。”
但玛丽亚·杜埃尼亚斯毕竟是想创作一部虚构作品,而非重建历史。她利用了二战时期的西班牙同时被英、德等国垂涎,政治阴谋、间谍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这片土地上演这一历史大背景,在小说中引入了情报和间谍的因素,给叙事过程增加悬念。完全虚构的女主人公、故事的讲述者希拉,更像是联系各情节要素的纽带,作者让希拉在真实与虚构中穿针引线,缝制出一袭历史的华服。小说中,希拉被曲折而充满巧合的宿命牵引,从一个孤苦无依的裁缝蜕变为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女人,她以特殊的方式加入了战争,并在战争中收获了爱情,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演绎出乱世独特的人生道路。玛丽亚·杜埃尼亚斯在接受欧美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从一个被卷入战争的女性视角出发,给关于那段历史的传统观念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我认为正是因为一个陌生环境和一种新类型的女主角的结合才使得《时间的针脚》与众不同。”西班牙有评论认为:“或许《时间的针脚》的成功是因为它吸引了各种类型的读者:喜欢历史小说的读者会被其中一些典型的场景所打动,喜欢浪漫主义的读者可以读到一个充满激情的故事,纯粹喜欢悬疑小说的读者会被政治谍战所吸引。”
小说自始至终以希拉的视角展开,虽然玛丽亚·杜埃尼亚斯承认在创造希拉这个人物时,某种程度上会将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赋予她,但在以虚构方式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超越人物对作品做整体把握,而是有意识地把叙事者同故事分离。玛丽亚·杜埃尼亚斯说,她必须克制住要让读者知道更多事情的欲望,始终用希拉的眼睛去看世界和讲述故事。特别是在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叙述者视野的历史纵深必须要局限在当时的时代,而且要有前后的一致性。
玛丽亚·杜埃尼亚斯在创作中一直在寻找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平衡,她形容这样的写作过程就像走钢丝。虚构的故事要以历史为基础,但偏重历史也会拖累虚构的故事,使之变成枯燥的历史梳理;而放任感情发展,为了某种虚构的结局而忘记历史又会有损故事的真实性。从历史细节处捕捉灵感,将真实与虚构交织,玛丽亚·杜埃尼亚斯在这部处女作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梳理了现代欧洲历史的脉络。
小说标题“时间的针脚”充满隐喻。女主人公希拉是一个裁缝,针脚出现在她做的每一件衣服上;与此同时,希拉的每一个针脚都代表一个莫尔斯密码,被她当做一种间谍情报活动中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说所讲述的只是主人公人生的一段经历,相较于遥远的历史而言,这确实是一段“时间的针脚”。在小说结尾,希拉这样说:“我们的命运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结局,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在任何地方被记载下来。也许我们甚至没有存在过。或者存在过,但没有人知道。不管怎么样,我们永远都在历史的背面,在密密麻麻的时间的针脚中,真实而隐形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