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3页)
植面积的比例从1978年的88%,下降到2007年的7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从1978年的6%,提高到2007年的30%。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1978年的98%下降到2007年的50%,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也达到了50%。
四、建设现代农业的能力增强
农业机械拥有量保持较快增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陇西主要农用机械中,拖拉机达到1695台,动力20728千瓦,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48%和37%;机引犁、播种机等各类机引农具1697部,增长了6.76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947台,比1978年增长了80%;各类农产品加工机械7712部,增长了3.62倍。全县2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电,2007年用电量30003万度,比1978年的313万度增长了近95倍;化肥施用量达到49211吨,比1978年的8446吨增长了近4.83倍。
五、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教育、交通、卫生等各项事业也获得快速发展。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确保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初中达到97%以上,小学达到98%以上。农村青壮年的文盲半文盲从1978年的37%下降到2007年的不足10%,小学文化程度达到25%,初中文化程度占到4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到18%。近几年实施的“村村通”工程,总投资超过3亿元,修建公路3480公里,全县17个乡镇已全部通了公路,215个行政村全部通汽车。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有效化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2007年,陇西县共有20257户农民从中受益,受益面达到了23.7%。目前,全县已有35万多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灾民建房和残疾人建房得到补助。2000年至2007年,全县已有662户农村贫困户享受3000元或4000元建房补贴资金。2008年全县有850户贫困户享受建房补贴6000一元。
六、特色产业优势大发展
坚持调结构、建基地、兴龙头、打名牌的思路,积极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陇西做大了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8家,发展农民专业协会组织79个,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优势产业提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1316元。与此同时,陇西抓住其具有的交通枢纽和“旱码头”的优势,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文峰、首阳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上市药材600多种,年吞吐量17万吨,年成交额达到8.3亿元,特别是首阳市场,成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影响全国党参价格的重要药市;清吉马铃薯批发市场年吞吐量达12万吨,2004年首次开通了马铃薯运销火车专列,实现“小土豆,大产业,管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