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章 (第2/3页)

有粮食不到150公斤,一个劳动日值不到3角钱,绝大部分农民对集体经济失去信心,都在用不同方式探求和寻找吃饱饭的门路及办法。正是在这个时候,张自强书记于1977年4月担任了陇西县委书记,真正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而后我们听到和看到的就是县委的“明三斧”和“暗一招”。“明三斧”是:恢复集市贸易、颁发林权证书、牲口分户饲养;“暗一招”是秘密试办土地包产到户。

      “明三斧”在当时的陇西县是公开的,“暗一招”却是我们听到的不胫而走但却有蛛丝马迹证明的信息。这是因为:秘密试办土地包产到户的碧岩公社和我所在的菜子公社相邻,一些生产队的土地相连,一些村庄相距很近。因而没有“不透风的墙”。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曾在私下问过时任碧岩公社书记的袁志茂同志,他的回答理所当然是否定的。但时隔半年多时间,陇西县就在31个生产队中公开试办以包产到户为内容的大包干责任制。其实这时,红崖村的秘密试点已在事实上“解密”。但在公开场合,很少有人提及这件在当时还不能公开的事情,更不用说大张旗鼓地宣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干部在私下却悄悄议论这件事。重心倒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赞扬张自强书记忧国爱民之心,求实“破冰”之举。到了1981年上半年,当传来时任省委书记冯纪新同志对陇西实行以包产到户为内容的大包干责任制的肯定及“我看陇西的那个县委书记搞得不错”的讲话时,广大群众和我们这层干部对以张自强同志为书记的陇西县委,给予了空前的肯定、信赖和支持。后来在我即将调离陇西到团地委工作时,省、地委组织部门联合考察张自强同志,我亦以此事为例,说明张自强同志为党为民、实事求是、勇于负责、忠诚正直的政治品格和高尚情操。

      危难更显爱民心。在粉碎“四人帮”后一段时期内,极“左”路线造成的恶果在各方面显现,积重难返和百废待兴的危难局面在广大农村更是处处可见。深入目睹此情此景的张自强同志对此和广大有良知的共产党人一样,发出发自内心的责问和表现出政治责任感促使的不安是完全正常的。问题是:面对这种情况,张自强同志何以能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顶着极大的政治压力,以一个县委书记的身份秘密应允一个公社书记的秘密请示,让一个生产队搞起“包产到户”的责任制。我以为,这是张自强同志建立在政治责任感之上的亲民爱民之心在特定时期、特殊问题上发挥的特殊作用。正因为有这种亲民爱民之心,他才能在事关民生大局的问题上做出“密许”的决定;正因为有这种亲民爱民之心,他才肯冒极大的政治风险“为民担责”。当然,这与他长期的工作实践和个人品格分不开。他生于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和“农”有不解之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长期在甘谷县农村工作,“文革”中蹲过牛棚,后又在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过。对于人民公社这一条他走了许多年的路,在70年代后期,认识到再也不能走下去了。而这种认识的基点,正是出自于对农民生活艰辛现实的反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