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老僧 (第2/3页)
么样,已经是一屋子的恭喜之声。
全都聚在这里,忐忑的准备聆听晋国公教诲的寿安主官们,心中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有了这样的喜讯,晋国公就算再是令人生畏,怕也不会在寿安地界大发雷霆了。
赵石自然欣喜,之前的那些担忧也是一扫而空,但还是摆了摆手,板起脸来道:“这事不要外传,先借这园子几天,闲杂人等,一律不见。”
他这里一句话,园子立马就清净了下来。
不过,几日之后,还是接到了几份恭喜的贺贴,可见,在有些事上,就算以他如今的地位,还是不能一言九鼎,这就是人心。
之后赵石就问老和尚,“这要是长途跋涉,应该不打紧吧?”
和尚长着一张老脸,却也算得上是慈眉善目,有那么点得道高僧的意思。
“夫人身强体健,之前嗜睡多眠,正是好事,一般。。。。。。。妇人,可要遭些罪呢。。。。。要说现在受点跋涉之苦,也是无事,但过上两三个月,怀抱渐显,就要小心些了,老衲这里给国公开几个安胎方子,其他的。。。。。。怕也只能为夫人母子在佛前祈福了。”
赵石莞尔一笑,老和尚说话到有点意思。
虽说寿安这里的光头们,私产多了些,也远不如少林寺那边的光头慈悲,但自己这里算是承了个情,也就不为己甚了。
实际上,他来到寿安地界,还真想给这些光头些好看,让他们再安分守己一些。
而琴其海腹中的胎儿,算是帮这些光头们一个大忙,连带着让赵石看着老和尚也顺眼了许多。。。。。。。。
在园子里呆了几天。赵石就明白。老和尚和吐蕃的那些和尚不太一样。
和尚很健谈。而且,不论高低贵贱,和谁都能说上几句。
要说吐蕃那边,应该是中原佛教的源头,最虔诚的佛教信徒都在那边呆着。
事实其实也是如此,吐蕃佛徒虽说已经腐化堕落了很久,但他们对佛祖的信奉却多数不会动摇,非常坚定的信仰。
当然。这与吐蕃地界的艰苦以及风俗习惯都分不开。。。。。。。
而赵石接触的汉家和尚其实不多,头一个恐怕就是传授他般若劲儿的了然和尚了,这位大和尚不用说,除了女色之外,可谓是百无禁忌,是正经的花和尚,连那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的俗谚套在其人身上都算是夸奖他了。
之后在长安也见过几位,香侯府的女人信佛崇道的不少,而石头娘也爱和菩萨什么的唠叨几句。和香侯府中的几个老人来往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可也不小。
所以。晋国公府后院也有佛堂,若非赵石不喜,晋国公府很可能还会供奉几位“高僧”。
赵石见到的那几位,不是到晋国公府传法,而是被石头娘请到府上祈福的。
这个事儿赵石也没法管,只要在老娘面前一提,石头娘那口气就不对,赵石后来也就明白了,老娘是怕他在外面杀戮太过,怕折了子孙寿数什么的。
而李金花,种七娘这样的女中豪杰,对此事也十分赞同。
她们娘家那边的后院里,都有佛堂,谁说将门就百无禁忌了,说到神鬼之说,他们这些将门子弟,其实尤其忌讳三分。
这么一来,赵石也没了脾气。
光头们能生存至今,屡经劫难而不倒,到底是有着原因的。。。。。。
不过秦地的和尚,混的并不算太如意,这和他们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秦地这些年越来越安稳,信佛的人不少,但想遁入空门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秦地的和尚们,也流于粗鄙,满嘴的胡柴,神神鬼鬼,骗人的居多,“得道高僧”真没几个。
而在大同那边,赵石接触的主要是道士,那边儿的寺院,在金人治下,多数都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到了河洛,见的光头不少,确实不太一样。
少林寺那些和尚在河洛战乱中的所作所为,很有点佛家慈悲为怀的意思。
而到了寿安这里,见到这位老和尚,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