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十章 戌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正文 第十章 戌初 (第3/3页)

了。

    本来张小敬让檀棋跟着马车走,可她眼睛一瞪:你不是总说,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刚才非要我跟着,现在又要甩开?她倔强地把马头一拨。

    张小敬只得苦笑着答应。于是他跟檀棋两人两马先走,其他人绕行。

    至于那个跟在屁股后面的伊斯执事,张小敬的意思是不必理睬,爱跟着就跟,跟丢了活该。

    计议既定,车夫把马车掉头,一路向南而去。张小敬和檀棋则从马上下来,把缰绳在手腕上扣上几圈。这两匹马没有玳瑁抹额,不能在朱雀大道上奔驰。何况现在大道上人数太多,骑马还不如牵马走得快些。

    于是两人就这么并肩牵着两匹马,努力地挤过重重人群。四周烛影彩灯,琴鼓喧嚣,不时还有剪碎的春胜与花钱抛去半空,又徐徐落下,引起阵阵惊呼。整条大道上洋溢着脂粉味臭汗味与几千支蜡烛的香腻味,浓郁欲滴,熏得观者陶陶然。

    这两人两马,默然前行,与兴奋的人群显得格格不入。在人群里穿行的张小敬,收敛起了杀气和凶气,低调得像是不存在似的。有好几次,兴奋的游人撞到他身上,才发现这里还有个人。檀棋几次侧过脸去,想对张小敬说点什么,可又不知该说什么。

    登徒子死囚犯凶神阎罗不肯让女人代死的君子酷吏干员游侠此前短短几个时辰,檀棋已经见识到了张小敬的许多面孔,可她对这个人仍旧难以把握。如今这杂乱的人潮,反倒如潺潺溪水一般,洗褪了张小敬身上那些浮夸油彩,露出本来的质地。

    檀棋的脑猴,凝练出两个字:寂寞。

    张小敬的身影十分落寞。周围越是热闹,这落寞感就越强。他穿行于这人间最繁华最旺盛的地方,却仿佛与周遭分别置身于两幅画内,虽相距咫尺,却永不相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比公子距离这尘世更远。

    她这么想着,头也不知不觉垂下来,背手牵着缰绳,轻声地哼起牧护歌来。歌声萦萦绕绕,不离两人身边。声音虽低,却始终不曾被外面的喧腾淹没。

    这是岐山一带乡民祭神后饮福酒时的助兴调子,虽近俚俗,却自有一番真意~子曾说,此歌韵律是上古传下来,上可映月,下可通达初心,大雅若俗,今人不知罢了。

    此时天上明月高悬中天,浑圆疣,散着清冷的光芒。檀棋相信,那月亮已生感应,只是不知能通达到哪些人的初心中去。

    且唱且走,檀棋忽然发现,张小敬牵着缰绳前行,那粗大的手指却轻叩着辔头上的铜环,恰好与牧护歌节拍相合。他的动作很隐秘,似乎不好意思让人发现。

    檀棋轻轻一笑,也不说破,继续哼着。两个人很有默契地一唱一拍,就这么穿过喧嚣人群。张小敬的步态,似乎轻松了一些。

    两人足足花了半刻时间,才挤出人群。檀棋看到兴道坊的坊墙时,如释重负,忍不住叹道:如果望楼还在就好了,至少能提前告诉我们,哪里不堵。

    自从靖安司遭到袭击后,整个望楼体系都停止了运作。其实绝大部分望楼还在运作,只是没有大望楼居中协调,它们不过是些分散的望楼罢了,捏不成一体。

    没有了长安城消息的实时更新,这让靖安司的人备感不便。

    想到这里,檀棋朝光德坊回眸望去,眼神里又涌出浓浓的担忧。她选了前去平康里,她相信公子易地串,也会这么选,可忧虑这种情绪,可没法控制。

    张小敬忽然勒住了坐骑,转头对檀棋咧嘴笑道:你提醒了我,我来给你变个戏法吧。檀棋一愣,不知道他为什么说这个。

    张小敬从马匹旁边的褡袋里取出一张叠好的紫灯笼。他把灯笼重新拉撑起来,点亮,然后把一根折成三折的长竹竿重新展开,高高挑起灯笼。檀棋有点莫名其妙。这一套装备,是靖安司的外勤人员在夜间与望楼通信用的,眼下大望楼已灭,用这个传话还有什么意义呢?

    张小敬挑起紫灯笼,有规律地上下摆动,时而遮掩,时而放高。檀棋对这一套灯语不很熟悉,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张小敬却把食指放在唇边,嘘了一声,让她等着看。

    过不多时,兴道坊的望楼亮起了紫灯笼,闪过数次,似乎收到了张小敬的消息。随即南边的开化坊望楼,也亮起了紫灯笼,闪动频次与兴道坊类似。

    张小敬继续晃动着灯笼,远处光禄坊殖业坊也纷纷做出回应↓不多时,安仁丰乐务本崇义周围远近诸坊的望楼,都陆陆续续苏醒过来,紫灯明灭闪烁,很快连缀成一片,都呼应着张小敬的动作。那番景象,就好像天师禳星似的。

    张小敬把挑着紫灯的竹竿,插在马背后的扣带上,这才对檀棋说道:现在望楼体系恢复运作了。只不过它们的中心不是光德坊大望楼,而是我。说到这里,他跷起左手大拇指,在自己胸口点了点。

    我现在,就是靖安司的中枢所在。

    檀棋瞪大了眼睛,这还真是比变戏法还神奇。为什么他这么容易就接管了望楼,成了级别最高的指挥者?

    张小敬重新上马,马匹身子一颤,连带着屁股后那高高挑起的紫灯抖了几抖。

    别忘了,李司丞在申初授过我假节望楼的权限,这个命令可从来没撤销过。

    姚汝能递过一杯水,闻染接过去浅浅喝了一口,觉得水中也满是烟火之味。姚汝能歉然道:抱歉,几处水井都人满为患,只能再等等了。闻染苦笑道:能活下来就好,又怎么能挑拣呢?

    甘守诚走了以后,他们无处可去,只得继续待在药铺子里。外头依旧忙乱,就连崔器的尸身,都来不及收殓,暂时还停在旁边的门板上。

    我能不能回家?闻染可怜巴巴地问。她从今天中午开始,就再没碰到过好事,被人捉来运去,没个消停时候,精神实在是疲惫不堪。姚汝能比了个道歉的手势:抱歉,不成,李司丞让我把你关起来,还没有释放的命令。他又怕闻染误会,连弥解释道:现在外面可不太平,还是待在这里最安全。

    因为这里已经烧过了?闻染反问。

    呃姚汝能毫无防备被噎了一下。闻染扑哧笑了一声,忽然注意到,姚汝能肩头的伤口只用块破布潦草一裹,歪歪扭扭的,便招呼他坐下。她低头从自己的裙摆下缘撕了一条布,重新细细给他包扎起来。

    闻染的葱白手指灵巧地摆弄着布条,姚汝能闻到阵阵幽香传入鼻子,连忙把头低下去。他心想,原来张都尉循着这样的香气,才找到这姑娘的。这香味初闻淡泊,却弥久不散,以后用作公门追贼,倒是方便得紧。

    唉,不知张都尉和檀棋姑娘听到靖安司遇袭的消息,会是什么反应?阙勒霍多查得如何?

    他想到这里,忽然想到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便随口问道:你和张都呃,张小敬都尉怎么称呼?

    闻染一边专心致志地处理着伤口,轻声答道:他是我的恩公。

    他救过你?

    闻染的脸上浮现出沉痛之色:岂止救过他为了我们闻家,把命都搭上了。姚汝能一惊,怎么他判死刑是这个原因?檀棋不是说因为杀了县尉吗?

    现在左右无事,闻染便娓娓说来。

    原来张小敬和闻染的父亲闻无忌,在西域当兵时同为战友。当年死守烽燧城幸存下来的三个士兵里,闻无忌也是其中一个。他救过张小敬一命,为此还丢了一条腿。

    烽燧之围解除后,闻无忌无法继续当兵,便选择了退伍。他带着女儿与都护府的赏赐,来长安城里开了个香铺,日子过得不错。后来张小敬做了万年县的不良帅,两个老战友有过命的交情,更是时时照拂。

    去年十月,恰好是张小敬前往外地出差,闻记香铺忽然接到虞部的通知,朝廷要为小勃律来使兴建一座宾馆,地址就选在敦义坊。虞部开出的价码极低,闻无忌自然不干,坚持不搬。不料夜里突然来了一群蒙着面的浮浪少年,手持大棒闯入铺里,乱砸乱打,闻无忌出来与之理论,竟被活活打死。闻染也险遭强暴,幸亏她机警顽强,觑到个空隙逃了出去。

    闻染本想去报官,正赶上县尉亲自带队夜巡,一口咬定她犯夜,给抓了起来。她百般哭诉,却无人理睬,一直被关在深牢之中。没过多久,外头递进一份状书,让她供述父亲勾结盗匪,分赃不均而被殴死,香料铺子就是用贼赃所购。若她不肯画押,就要被变卖为奴。

    闻染听了以后,坚决不肯,结果几个狱卒过来按住她,硬是在状书上按了一个手印。她心里彻底绝望,曾几度想过要自杀。

    过了几天,忽然她被放了出来。闻染出来一打听,才知道外面已经天翻地覆。张小敬回到京城,得知闻记香铺的遭遇后,先把熊火帮几乎连根拔起,随后不知为何,杀了万年县尉,惹得万年县廨震动。最后他居然挟持了永王,几乎要把乱子捅到天上去。

    到底张小敬是怎么扯进永王的,又是怎么被擒判了死刑,内中曲折闻染并不清楚。她只知道,从此闻记香铺安然无恙,也没人来找自己麻烦。她一介弱质女流,没有力量见到恩公,只能在家里供奉生祠,每日奉香。

    说着说着,闻染靠着他的胳膊,居然睡着了。

    姚汝能身子没动,心里却是惊涛骇浪。他不只是惊张小敬的作为,也惊讶于那些人的黑心贪婪。

    要知道,县尉轻易不亲夜巡。他那一夜会出现,显然是早就跟虞部熊火帮勾结好了,黑道大棒,官府刑笔,双管齐下钉死闻无忌,侵吞地皮。他相信,张小敬肯定也看出来了,所以才会怒而杀人。

    姚汝能对吏治阴暗之处,也听过许多,可这么狠绝恶毒的,还是第一次。一户小富之家,顷刻间家破人亡——这还是有张小敬舍身庇护,若换作别家,只怕下场更加凄惨。张小敬说长安是吞人的巨兽,真是一点不夸张。

    他终于理解,为何张小敬一提到朝廷,怨气会那么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声慨叹从旁边传来,姚汝能回头,发现岑参正斜靠在廊柱旁边,也听得入神。

    他念的这两句诗,姚汝能知道是惋惜痛心的意思。岑参又赞道:姑娘这一番讲述,略作修饰,便是一篇因事立题讽喻时政的上好乐府。他低头想要找笔做个记录,却发现诗囊早就被烧没了,只好去翻药铺的木柜格,看有没有纸和笔。

    姚汝能有点迷茫:这也能入诗?

    岑参激愤地挥了挥手:怎么不能入?如今写诗的,大多辞藻昳丽,浮夸靡绮,动辄诗在远方,却不肯正视眼前的苟且。正该有人提倡新风,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然后又埋头翻了起来。

    姚汝能无奈地催促道:阁下在靖安司只是临时羁押,现在若想离开,随时可以离开。

    当初关岑参,是因为他阻挠张小敬办案,怀疑与突厥狼卫有关系。现在身份已经澄清,可以放了,再者说,想留也没地方关他了

    岑参从柜台后抬起头来,语气愤慨:走?现在我可不能走。我的马匹和诗都没了,你们得赔我。

    坐骑好歹能折个钱数诗怎么赔?

    嗯,很简单,让我跟着你们就行。岑参一副妙计得售的得意表情,我一直在观察着,闻姑娘的事崔器的事你的事那个张小敬的事,还有你们靖安司追捕突厥人的事你也懂点诗吧?知道这对诗家来说,是多么好的素材吗?

    姚汝能有些愕然,在这家伙眼里,这些事情只是诗材而已?他摇了摇头道:抱歉,我不懂诗,只知道一点韵。

    岑参一听他懂韵,立刻变得兴奋了,连声说够了,可以简单聊聊。姚汝能苦笑连连,他懂字韵,是因为望楼传递消息以《唐韵》为基础,跟作诗毫无关系。

    没想到岑参更好奇了,缠着他让他讲到底怎么用《唐韵》传消息。姚汝能以手扶额,后悔自己多嘴。他让岑参把窗子推开,远处可以见到慈悲寺门前悬着的灯笼。姚汝能对着这个灯笼,简单地讲解了一下望楼白天用鼓声晚上用灯笼进行韵式传信的原理。

    岑参击节赞叹道:以灯鼓传韵,以韵部传言,绝妙!谁想出这个的?真是个大才!看来以后我不必四处投献,只要凭高一鼓,诗作便能传布八方,满城皆知!

    姚汝能嘴角抽搐了一下,勉强压下反驳的欲望,心想你高兴就好岑参对着窗外,对着灯笼开始比画起来,嘴里念念有词——他正尝试着把自己的诗句转译成灯语。

    这时大门轰的一声被推开,走进一个衣着鲜亮的皮衣小吏。小吏环顾四周,大声嚷道:这里还有靖安司的人没有?

    姚汝能看他容貌陌生,犹豫地举起手来,表示自己是。小吏道:靖安司丞有令,所有还能动弹的属吏去慈悲寺前集合,有训示。姚汝能一怔,李泌不是被挟持了吗?难道被救回来了?小吏看了他一眼:是新任靖安司丞。然后匆匆离开铺子,又去通知别人了。

    这么快就有人接手了?姚汝能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可李司丞被人挟持,去向不明,也确实得有一个人尽快恢复局面——如果这个人是张小敬该多好,可惜这绝不可能。

    他把熟睡的闻染轻轻放平在席子上,跟岑参打了个招呼。岑参一摆手,说你去吧,这姑娘我先照看着,然后继续专心翻找纸笔。

    慈悲寺的大门离靖安司不远,门前有一片宽阔的广场灯游人都已经被清空,和尚们也把门关紧,现在广场上站着几十个人,都是靖安司幸存下来且能动弹的人员,个个都面露悲戚。

    姚汝能数了数人数,只有事发前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足足有近百位同僚死于这场突袭,他心中一阵恻然°场上的熟人彼此见了,未曾拱手,先流出泪来。除了庆幸劫后余生,别的也说不出什么。

    等不多时,一声锣响,四面拥来二十几名士兵,个个手执火炬,把广场照了个通明。一位官员踱步走到慈悲寺的大门前,站在套上俯瞰广场。他四十岁上下,身材颀长,两边颧骨很高,把中间的鼻梁挤得向前凸出,似乎随时会从脸上跃出。他的下颌有一部美髯,在火炬照耀下泛着油光,一看就是平时下了功夫保养的。

    姚汝能注意到,此人身着浅绿官袍,银带上嵌着九枚闪闪发亮的铜带銙。这是七品官阶的服带,比起李泌要低上一阶。

    锣声再次响起,示意众人注意。那官员手执一方铜印,对下面朗声道:诸位郎君知悉,本官是左巡使殿中侍御史吉温。现奉中书之令,重组靖安司。各归其位,不得延滞。

    这个身份让广场上的人议论纷纷。他们都知道靖安司的后台是东宫,现在中书令任命一个御史来接管,这事怎么听怎么奇怪。

    吉温显然是有备而来,他颔首示意,立刻有另外一位官员走过来,手里捧着厚厚一卷文书。那官员展卷朗声读道,声音响彻整个广场:

    《大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殿中侍御史》载曰:凡两京城内则分知左右巡,各察其所巡之内有不法之事。谓左降流移停匿不去,及妖讹宿宵蒲博盗窃狱讼冤滥,诸州纲典贸易隐盗赋敛不如法式,诸此之类,咸举按而奏之。

    又!《百官格》:左巡知京城内,右巡知京城外,尽雍洛二州之境,月一代,将晦,即巡刑部大理东西徒坊金吾县狱。

    随着一条条艰涩拗口的官典条文当众念出来,靖安司的人渐渐都听明白了。

    殿中侍御史有两个头衔:左巡使右巡使,对两京城内的不法之事有监察之权,而靖安司掌管的是西京策防,两者职责有重叠之处,可以说是同事不同官。

    无论是从律法上还是实务上来说,让一位左巡使来接掌靖安司,并无不妥。

    这位吉御史一不依仗官威强压,二不借中书令的大势逼迫,而是当众宣读官典,可见是个恪遵功令的人。现在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正需要一个人来收拾残局。何况这位御史还捏着中书令的授权,何必跟他对抗呢?

    众人敌意少减,议论声逐渐平息。吉温捋了一下胡髯,再度开口道:靖安司为贼所乘,本官倍感痛心。但如今元凶未束顽敌尚存,还望诸位暂敛仇痛,以天子为念,先戮贼首,再祭英灵。

    这话说得很漂亮,既点出事态紧迫,又暗示朝廷必有重赏。幸存的靖安司大小官吏,都纷纷拱手弯腰,行拜揖之礼。这是下官见上官的礼节,承认其为新的靖安司丞。

    吉温见大部分人都被收服,大为得意,侧过头去,对刚才那读官典的官员悄声道:公辅啊,你这一招似拙实巧,还真管用。那官员笑道:在下还会骗端公您不成,趁热打铁,按之前商量的说吧。

    侍御史在朝下称为端公,殿中侍御史称副端。那官员故意称高了一阶,吉温听了心中大悦,旋即拿起铜印:诸位听令!

    这是他就任靖安司丞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大家都安静下来。

    吉温朗声道:靖安司遭贼突袭,必有内奸勾结。攘外必先安内,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挖出这个毒瘤。至于他的身份,我已经查明了——他扫视全场,发现所有人都直勾勾地注视着他,很满意这个效果,吐出一个名字:靖安都尉,张小敬!他就是勾结蚍蜉的内奸。

    这个结论,让下面的人一阵哗然。

    吉温脸上的笑容趋冷:诸位也许不知道,张小敬此前被判绞刑,正是因为杀死顶头上司。所谓贼性难移,有过一次,难免会有第二次。此前王忠嗣之女被绑架,他也有份。如今靖安司被袭,一定也是他引狼入室——给我传令各处坊铺司守,全城缉拿此人,死活勿论!

    元载站在一旁,慢条斯理地把官典重新卷好,唇边微微露出一抹微笑。

    听说袭击靖安司的贼人,自称蚍蜉,岂不正合张小敬这个卑贱之徒的身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