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税收 (第2/3页)
倒是住税这个税赋李天养打算不以成交量收税,而按照后世个体工商业者的规矩,为鸡笼港中的商户进行分级,以他们的规模来换算一年所需要缴纳得费用。
比如鸡笼港中小家小户开设得小茶馆、小酒肆,一年缴纳二到五两银子就足够了;一家酒楼,一般就在五十到一百两银子之间;至于像青楼、赌坊这一类有碍民风民俗的行当,一年所缴纳的税费至少在三五百两以上,最高可以达到一千两不定。
至于像齐心堂、得福轩这样的商号,因为进出货量较大,即便是在现在鸡笼港没有开发出来之时,也因为笨港商品转移到这里交易,一个月中几家商号也至少有一两艘商船前来补货。因此,除了住税之外,李天养还要按照货船量来收取费用,一艘标准两千料的海船五百两银子的进出口税,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实际分摊到巨量货物的身上,却也着实不算什么。
而且,为了照顾这些一直与齐心堂保持良好关系,并在第一时间在鸡笼港开设商号的盟友们,李天养以招商引资的借口,给予了他们几家商号五年之内减免80%商税的优惠政策,真正收取的税收其实不算太多。
没过多久,鸡笼港的政事厅大楼门前,一块通体由梨木打造,顶上面一个《鸡笼港试行商税收取办法》的条例就此悄然间挂了出来,于此同时,鸡笼港中每一户商家之中,自有一个鸡笼港居委会的成员拿着这份条例,挨家挨户地去通知到位。
除了得福轩几家商号,因为大明朝那边并无有关这商税的收取条引,而有些怨言之外,其他商家们也多觉得这商税比例不算太高,而且大多茶楼酒肆都是鸡笼港中村民们所开办的,大家倒也没什么怨言。
至于收税最高的几家青楼、赌坊,那更因为其中背后最大的东主就是齐心堂,收取商税也就相当于把银子从左手交到右手中,更不可能闹出什么纠葛来!
就此,支撑李天养他们这个渐渐庞大起来的团队的几大支柱基业,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雏形了。
其中最大的一头,当然是齐心堂的一干产业,除了堂下的诸多作坊、养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