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北方军事 (第2/3页)
后面也就只能施行推脱、加派等手段来打发边关将士、筹措军资等等。
这便使得边关明军在这几年里等战斗力越发低下,与兵强马壮的大清军队形成连队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李天养一直不愿意踏足明朝军场这个烂摊子等重要原因。
不过当前国难之际,就算是不为了国家,为了自己荷背后的亲人,辽东边关这一群将士也只能是拼了命地跟对方僵持起来。
而当初督师孙承宗建立宁锦防线之时也是考虑过被大清大军围困的问题的,互为犄角的两座重镇在去岁等安稳时间里,督师洪承畴也是没有闲着,虽然军饷被朝廷拖欠,但是当地屯军所产粮食、江南补给、几省百姓产出,都被其整合起来,安置在山海关、宁远等邓这样等重镇当中。
加上修缮完整的城防工事,以及自南方运送而来的数十门火炮,不说将宁锦防线打造得固若金汤,但是也不是大清人轻易能够拿下来的。
双方就此在宁锦防线僵持了两个多月,其间大清朝无数次等攻城行动,最终被留守之曹变蛟、吴三桂等大将一一击退,但是同样的,在一次次大清军队摧残当中,宁锦两座城池也是摇摇欲坠了。
特别是当关外除了宁锦两座坚城以外,再无其他一座明军打造的据点存在,身为督师的洪承畴知道,此役怕是真的要败了。
大清人精锐铁骑还为未出动,几乎只是派出麾下的汉军、朝鲜军将士,最多再加上蒙古八旗战士,就已是数次差点夺下了宁锦城池的城头,若不是以曹变蛟、吴三桂这样的悍将存在,那是城池早就为大清人所夺了。
固然,大清人在两个多月的攻城当中,损失了将近五万的军队,但是同样的,宁锦两座城池以及周边据点驻守的官兵,损失也达到了七八万之多。
这还是在大明军队拥有着天然等地利优势的情况之下,有着火炮等强大防御工事的帮助下,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