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身份和文化差异 (第2/3页)
徐直托腮做出思索状,又点点头。
“风太强了,镇上很多设施也被摧毁,估计安置区下水道没承受住,开始破碎了,我们西流国怎么就年年都有这样的大风。”
“对。”
“虽然我很痛恨这种飓风,此时我宁愿再来一股将这种该死的气味吹走。”
“对。”
除了摩西基德渔港附近的难民,安置区还住着基普镇管辖范围内其他地区的受难者。
西流国城市模式以城为大,镇次之,再往下便到村落。
此前生活着数千人的摩西基德渔港,从行政单位上来划分只能算是村的级别。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基普镇已经是非常大的地方。
并不弱于徐直此前生活的化安市多少。
讨论着安置房附近这股臭气之时,难民们也在讨论着日后的生活。
生活都需要继续,灾难过后,便是新生。
不管愿意与不愿意,他们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大多人都必须从零开始。
而安置房便是他们奋斗的起点。
“听说明天,不对,是今天上午会有记者来采访我们难民,大家说困难一点,就可以争取多一点补贴啊。”
“有伤的,有病的,到时候尽量发挥一下身体优势。”
“年轻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表达想上学改变将来的意愿,一定要开口,不开口,没人会知道你们的想法。”
“我听说受灾的孩子可以免试进入到附近的基普学院,那是咱们这一片最好的学院,以后都争点气。”
“过几天你们就有新的身份,没人会计较你们来自哪里,出身在何地,只要你们肯努力,一定会有前途。”
……
徐直别的没关注,但对新的身份瞬间听到了心里。
如同东岳一样,在西流国没有身份证明亦是寸步难行,各种交通工具难以乘坐,各种检测关卡无法通行,无法办理银行卡……
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是住进这个安置房,徐直甚至都无法找到一处容身之所。
前两年赵牧联系西流国官方进行的国际打击活动,让西流国这两年对于外籍,又或者无证明人士的检查严格到了一定程度。
想在西流国流浪都没辙。
这边乞丐都是划片区乞讨的,根本去不了其他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